查看原文
其他

并非如电影《金刚川》里只有血肉对抗轰炸 ,志愿军防空军也曾打破美军制空权!

上海民防 2022-08-03


正在热映的电影《金刚川》中,美军的“黑寡妇”战斗机在两个多小时内向“军事要道”岩里桥梁扔下数以千计的炸弹,而英勇的志愿军不惧牺牲,以血肉之躯顽强护桥、修桥、过桥,一次又一次的修复战略通道,直至战斗胜利。这无比激烈的金刚川架桥、护桥、过桥的战斗改编自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真实事件。但当年真实的朝鲜战场,战斗远比电影《金刚川》惨烈,也并非如电影里拍摄的那样,志愿军只有豪情和血肉来对抗倾泄如注的炮弹轰炸,只能用落后的高炮零星反击美军的战机频繁“嚣张”,志愿军防空军序列中高射炮兵、探照灯兵、雷达兵、对空情报兵四大兵种协同配合,也曾打破美军制空霸权,狠狠地”教训“了美军战机。
1951年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补给线遭到了美军的狂轰滥炸,前线一度十分吃紧。

1951年8月,美军又动用空军主力发动“空中封锁战役”,对朝鲜北部铁路、公路干线进行摧毁性破坏。面对来势汹汹的美国空军,志愿军高射炮兵作战勇敢,冒着敌人的密集轰炸,成功保卫黄江桥等重要战略目标。但即便如此,由于雷达兵尚未协同入朝,无法提前对来袭敌机进行预警,志愿军防空作战仍旧困难重重。



1951年10月15日,雷达101营4连率先入朝作战,后陆续又有6个雷达连开赴前线,以咸兴、元山、新溪、载宁为前沿架起一张巨大的雷达预警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904cb77oj&width=500&height=375&auto=0  


雷达兵的出现,不仅为志愿军高射炮兵装上了千里眼,也为志愿军航空兵提供了作战导航保障。彭德怀随后命令雷达兵阵地前移到距前线仅二十多公里的地方,发挥拼刺刀精神,为志愿军航空兵打造“米格走廊”保驾护航。神兵天降的雷达兵,让美国空军深感意外,不再贸然行动。



郭锡林 原空军雷达学院院长


七部雷达部署到朝鲜去了,最前面的两个雷达站离三八线的距离一百公里都不到。水源机场,金浦机场那两个机场起飞的飞机,一起来我们就看到了,每一次出去都几十架,一回来就给击伤、击落好多架,所以美国人非常恼火。千方百计的要不惜一切代价,就要把这个雷达干掉,一定要把它打掉,叫“挖眼战术”,一定要把这个眼睛给挖掉!


事实上,自入朝作战以来,志愿军雷达兵部队就一直是美军的眼中钉、肉中刺。美国第8集团军远东联络特遣队甚至要求指挥官,要将志愿军雷达兵作为首要攻击目标。



郭锡林 原空军雷达学院院长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有亮,五点多钟,一下子派了36架轰炸机,把我们雷达站炸了个一塌糊涂,非常惨重。有机房,指挥系统,通信系统,营房全部给炸掉了。整个雷达站牺牲了11位战士。


经此惨痛教训,志愿军雷达部队随后立即调整战略,用各种“土办法”与敌军展开周旋。



郭锡林 原空军雷达学院院长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预备阵地,每一个雷达阵地都要事先准备好几个阵地。第二,是伪装。在雷达天线上绑树枝绑树叶,你飞起来,正常看到的像树一样,你看不到我。再一个就是用假天线,雷达转移以后在原地,装出一个好像雷达天线的样子,在那,你来侦察认为那是目标,你得进行攻击,这个时间我们就埋伏,你来了以后就打你。


尽管志愿军高射炮兵、雷达兵协力齐心,在一些重点区域打破了美军的制空权,但到了1951年冬季,志愿军防空压力依然没有丝毫减轻。不断增兵的美军凭借空中优势对志愿军后方交通运输线狂轰烂炸,严重阻碍了我志愿军的粮食和弹药的补给。


1952年初,志愿军司令部决定建立一条随炸随修、此炸彼通的军事交通补给线。在高射炮兵的保护下,志愿军白天恢复了部分运输任务,但到了夜晚,美国空军还是倚仗着他们的王牌——B-29重型轰炸机,继续定时、定点对主要铁路和桥梁进行轰炸,严重威胁着志愿军的钢铁运输线。



1952年4月,探照灯兵部队入朝作战。为配合高射炮兵、航空兵等近战歼敌的战术,探照灯兵必须确保精度,达到“开灯就照中”的效果。很快,探照灯兵在郭山大桥上空迎来了首战,他们的对手,正是此前不可一世的美军B-29重型轰炸机。郭山大桥,是朝鲜西线的重要铁路桥梁,一直是美军重点轰炸目标。



1952年6月初,探照灯兵新六连与高炮部队奉命进驻阵地,保卫郭山大桥。6月10日晚上21时50分,敌军11架B-29轰炸机顺序编队,像往常一样从容飞抵郭山大桥上空。就在它们准备投弹轰炸之际,早已瞄准目标的探照灯兵一齐射出强光。四架敌机瞬间暴露在夜空之中。协同作战的高射炮兵立即开火,一时间,无数愤怒的炮弹朝敌机喷射而出!


然而,在志愿军防空火力的猛烈攻击之下,B-29轰炸机依然明目张胆地继续投弹,轰炸郭山大桥。原来,B-29轰炸机飞行高度可达8000米,远高于志愿军高射炮6000米的射击高度。就在B-29轰炸机暗中得意之时,第五架轰炸机被探照灯精准照中了,志愿军航空兵一架战斗机突然从黑夜中杀了出来,飞向敌机腹部,自下向上发起攻击。



杨永福 原空军高炮部队技术处副处长


打中了敌机的上弹仓,所有的炸弹顿时爆炸,引得满天红光。


随后,探照灯兵再接再厉,不断照中敌机,又配合志愿军航空兵击落、击伤各一架B-29轰炸机。郭山大桥上空的惨败,使其一连数月不敢贸然出动。美国空军也对此极为震惊,不得不重新调整空军部署。



1952年入秋以后,美军战机便不再深入中朝军队后方肆意轰炸运输补给线路,转而对一些工业设施和距离前线较近的目标进行重点轰炸。然而,令美军意想不到的是,在他们猛烈而准确轰炸之下,志愿军空军炮兵却不减反增越打越多。志愿军炮兵甚至创造了单日发射9.3万发炮弹的纪录。


面对志愿军防空部队的顽强作风,美国空军不得不再次调整战术,派出了性能更为先进的战斗机。当时,美军在朝鲜战场上投入世界上第一款喷气式全天候战斗机F-94,它装配了美军最新的雷达火控系统,可以夜间作战。为了防止其雷达火控系统技术泄露,F-94最初仅负责保护美军后方基地,严禁进入中朝军队上方。然而,随着志愿军防空力量的加强,尤其采用夜间截击战术令B-29损失惨重之后,美军被迫于1953年1月取消了F-94禁止进入中朝军队上空的的禁令。



1953年3月15日夜,几架美军战机被志愿军雷达兵发现,3个探照灯随即猛烈照射其中一架敌机,瞬间,敌机歪歪扭扭如同喝醉了一样,最终一头撞向了山头。



杨永福 原空军高炮部队技术处副处长


美军飞行员眼睛受到刺激,飞机上面的仪表都看不清了。他要脱离灯光,所以说东窜西窜,我们的灯光一直跟踪。后来他搞不清飞机是上是下,最后就撞到地面上去了,就爆炸了。


面对美军一直视为机密的F-94,志愿军防空部队居然没用一枪一弹就将其打下。这一战场奇迹令部队上下极为振奋。未满17岁的王意仁和战友被志愿军司令部通令嘉奖,被誉为抓拿飞贼的神童。



1953年5月,志愿军开始了夏季反击战役,在战火中成长的防空部队成为了此次战役中的主角之一。志愿军从朝鲜西海岸及铁路沿线调出5个高炮团、14个独立高炮营以加强正面战线,加上原有的18个高炮营,使前线防空兵力占到了当时志愿军高射炮兵总兵力的一半。平均每公里正面配置的高射炮有13门。与高射炮兵协同作战的,还有雷达兵、探照灯兵、对空情报兵等防空部队,他们为志愿军取得夏季反击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有效防空保障。



三年中,高射炮兵在探照灯兵和雷达兵部队的协助下,对空作战10038次,击落敌机413架,击伤敌机1559架。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1955年8月下旬,福建前线防空部队正式成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第1军,肩负起防御台湾国民党空军的重任。从此,防空部队从原来陆军的一个兵种,正式成为了解放军的一个全新军种——防空军。由高射炮兵部队,雷达兵部队和对空勤务兵部队组建而成。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杨成武兼任司令员。



然而,由于防空军与空军任务相近,逐渐暴露出机构重叠、指挥不便等问题。仅仅不到两年后的1957年初,中央军委决定空军与当时的防空军合二为一,国防部也在1957年7月26日宣布撤销防空军番号。尽管防空军作为一个军种在我军编制序列中消失了,但防空部队仍然继续向前发展,它们所承担的国土防空作战任务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愈加重要。

综合编辑自《CCTV国家记忆》等


猜你想看:

197653名烈士不朽,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存!

上海市民防防护救援志愿服务总队成立并授旗 “一区一品牌”创建活动启动

197653!铭记光辉历史,总书记强调三个“胜利”

84年前的今天,长征胜利了!

上海宝山:这堂民防教师培训时政课上得有特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