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华社:上海智慧民防守护城市地下空间



夏日傍晚,上海市长宁区的小马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里不仅是居民乘凉休闲的空间,也是一处地下民防工程。“小马路商场民防工程人员密度超过预警阈值”,正执行巡检任务的民防地下空间管理员丁嘉晨收到信息,立即赶到现场,督促疏导人群。

据介绍,物联感知设备等智慧设施已经普遍运用到上海的民防工程管理中。以长宁民防的“安全卫士”为例,其集烟气、温度、有毒气体、红外闯入监测等功能于一身,能第一时间将有关信息发送至管理员的手机上。

民防和现场管理人员查看上海市长宁区一处民防工程物联感知设备


上海市民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副主任葛伟荣表示,借助物联设备的感测技术,民防工程的管理工作比以前更智能、更高效。“我们现已整理出5大类民防工程安全风险点,针对火灾、渗漏水、非法进入、有害气体等安全隐患分别设置了温湿度监测、水浸监测、红外入侵监测、综合气体监测等17种物联感知设备。”

很多民防工程是幽闭的地下空间,常常会出现无线信号逐步衰减甚至消失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民防要素箱应运而生。记者在长宁区仙霞路700弄民防工程看到,民防要素箱可以在外连接信号源、向内部署传感器,使得老旧居民小区内的民防工程可被居民在平时“用起来”,在人员疏散掩蔽演练中“活起来”。


民防要素箱移动端的界面


“在民防工程中部署物联感知措施,不仅是日常安全管理实现‘人防+技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智慧民防建设、实现‘一网统管’的重要举措。”上海市民防办副主任姜执伟说。

长宁区是上海最早在民防工程内部试点建设物联终端的区域,其他各区也在跟进这项工作。浦东新区计划今年内完成378处公用民防工程物联设备的全覆盖。虹口区已经将物联设备的数据接入区级“一网统管”专项业务,把民防工程管理纳入地下空间综合执法系统。

上海市民防办主任钟杰表示,智慧民防建设关乎地下空间安全管理。下一步,上海民防将以智慧民防为支撑,科技赋能适应数字化转型,紧密接洽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应用场景,加快推动民防工程管理领域物联设施建设,探索民防领域的数字“底座”。


来源:新华社编辑:钱晨路
审核:冯书军 陆文良投稿:shmfrmt@163.com        (注:稿件标题+作者姓名+图文或视频等)猜你想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