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城留才战正酣

2017-08-25 法治周末 法治周末

[N]ATION |时政|

内容转自公众号法政壹号

文/答笛

图/答笛 部分网络

编辑整理/李含 王硕

导读

事实上,城市人才争夺战已悄然加剧。在武汉极力留住大学生的同时,其他二线城市也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争抢人才。

8月8日,毕业于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的浙江小伙陈杭钏,拿到了武汉市江岸区汉口年华人才公寓的钥匙,将钥匙交到他手中的是江岸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罗淳。当天与陈杭钏一起领到钥匙的,还有其他35位在该区就业创业的大学毕业生。


同一天,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的程烈,带着两位大学生创业小伙伴,入驻武汉市洪山区“嗅钛工坊”里的大学生免费创业工位,开始了在江城的跨境电商创业路。

程烈(右一)与他的创业小伙伴在免费创业工位工作。  答笛 摄

为推进“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武汉市于6月23日发布了《关于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汉九条”),明确提出每年建设筹集50万平方米以上人才公寓,5年内满足20万人租住需求,并在市属各区分别为大学生提供不少于1000个免费创业工位。


在新一轮的城市发展进程中,人才战略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武汉、成都、西安和长沙等多个二线城市,纷纷提出一系列留住或吸引青年人才的计划,给户口、给房、给补贴……各显神通。


对于武汉这个拥有89所高校、106.4万在校生的超大城市来说,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留住大学生、留好大学生,已成为未来5年的重要任务。


用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的话来说,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城市竞争之本、动能转换之要、创新活动之源。


留才伊始,

安居先行

“昨天我在电话里告诉‘沪漂’同学,武汉为大学生提供人才公寓了,她今天一早就买了高铁票准备从上海回来。”8月8日上午,陈杭钏坐在装修精良的人才公寓里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套约40平方米、家具电器厨卫设施齐全的崭新公寓,月租金加上物业费总共不到800元。

根据蚂蚁金服2015年基于互联网发布的《大学生就业流向报告》,湖北省毕业的学生里,61%选择留在本省,低于全国69%的平均水准;而全国流动学生数最大的十条热门线路中,武汉读书、深圳就业和武汉读书、北京就业分别排在第六位和第十位。

作为中部教育大省的省会,拥有7所211和985全国重点高校的武汉市,尽管近年来留汉大学生数量逐步提升,但依然是对外输出人才的主力。


“过去传统定义的人才比较高端化、精英化。”8月4日,武汉市招才局“双创”协调推进部部长石柏林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前些年大家都没把大学生当作“人才”,但其实大学生的能量要比想象中高得多,尤其是在创新方面更具开拓性。


石柏林认为,吸引大学生留在武汉,长远来看能够使城市的人口结构发生质的飞跃,使得这座城市更具有活力和创造力。


今年3月7日,武汉市成立了招才引智工作领导小组,陈一新任组长,武汉市市长万勇任第一副组长。4月9日成立的武汉市招才局,是“领导小组”下设的日常办事机构,与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局长由当时的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汉军兼任。石柏林所在的部门即负责推进该市的“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


“我们的留才策略是不拼资金拼环境。”石柏林从安居落户、促进就业、支持创业、高效服务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汉九条”留才措施的落实情况。他认为,要留住大学生,除了落户“敞开门”外,很重要的是变“补贴人头”为“补贴环境”,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发展环境。

截至8月上旬,武汉市各区已筹集并推出面向大学毕业生的3805套人才公寓。像陈杭钏这样毕业3年内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在武汉创业就业且家庭在该市无自有住房的,均可申请月租金约为市场价70%的人才公寓,最长可租用至毕业3年期满。


各区人社部门采用轮候配租方式,根据学历、毕业年限等评分规则对通过资格预审的登记人进行排序配租。

人才公寓

大多供不应求

武汉市洪山区房管局住房保障科科长刘勇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今年上半年洪山区通过多方挖掘公租房、还建房等资源,已筹集到人才公寓房源1380套,目前已公布的两处人才公寓共250套,建筑面积40平方米到65平方米,单套租金约400元到800元。截至8月18日,登记意向区域为洪山区并通过资格预审的申请者已达481人。


江岸区已推出的136套人才公寓每平方米租金不到20元,单套月租在800元以内,截至8月18日,有302人获得了配租登记资格,由于房源紧张,优先为在区内创业就业的大学生分配。江岸区房管局副局长潘祖金表示,该区将继续筹集房源,年底前将实现近800套公寓的分配入住,预计将投入数亿元购买房源。

武汉市洪山区福临居人才公寓楼下,工作人员顶着烈日为公寓配备家居。  答笛 摄

与武汉市其他行政区相比,湖北省政府所在的武昌区可谓寸土寸金,已推出的两处人才公寓均为商务酒店改造而来,每平方米租金达到47元和40元,明显高于前述两区。即便如此,由于地段和环境俱佳,这101套房源依然吸引了424名申请者。


“公寓租金低一些固然好,更重要的是安全、稳定。”在陈杭钏眼里,由政府配租和管理的人才公寓,在居住环境和稳定性方面都有很大优势。为此他离开了在公司附近租住的房子,搬到距公司约半小时路程的人才公寓,“至少可以安心住到毕业满3年”,创业初期不必为搬家发愁。

“像我们这样的应届生,找工作首先要解决住的问题。”今年毕业后就职于武汉一家知名游戏企业的盛方玲住进了洪山区的人才公寓,她对公寓条件和700元的租金很满意,附近差不多的房子至少要1000多元,“周围都是大学生,还有一个单位的同事,住这里父母也很放心。”


“首先要让大学生住得安心,也让远方的家长放心,这样才能踏踏实实留下来。”石柏林表示。

主题社区

营造归属感

武汉对于留汉大学生的居住环境,有着更长远的规划,这便是“汉九条”中提出的“打造大学生主题社区”。


8月7日,法治周末记者来到位于武汉市洪山区的公租房小区“福临居”,这里安排了800套人才公寓,其中200套即将配租入住,工人师傅正往房间里搬运统一采购的松木家具。


“我们已拿出两个集中房源项目进行运营招标。”洪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程春生说,该区在福临居和花样年花郡两个集中房源项目中分别选取了600套和120套公寓,面向乐乎、魔方、芒果、可遇等知名青年公寓运营机构征集设计运营方案,按照功能完善、拎包入住的标准,力争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洪山区委组织部负责招才工作的赵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与相对零散的社会化房源相比,这类集中房源项目公共空间大,可塑性强,更适合规划布局和建设大学生主题社区,配备餐厅、超市、众创空间等必要的公共设施、共享空间,融合社交、分享、创业等诸多服务功能。


武汉市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高校社团、公益性社会组织走进社区,为大学生提供免费的文教卫体、创业就业等公共服务,营造社区的红色文化、创业文化。


“刚毕业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往往需要一个缓冲期。”在石柏林眼中,从校园到社会,大学生主题社区恰恰能提供这样良好的缓冲环境,让留在武汉的大学生,从一开始就感受到“家”的温暖,对这座城市产生归属感。

免费创业

工位虚位以待

与火爆的人才公寓相比,武汉市第一批公布的4966个大学生免费创业工位目前却并不抢手。


武汉各区政府网站公示的名单显示,截至8月中旬,武昌、江汉、江岸几个中心城区已通过大学生免费创业工位资格审核的人员数量共有60多人,其中不乏来自北京、浙江、陕西、江西等地高校的毕业生及英国回来的“海归”。

武汉市洪山区内有37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到全市的60%以上。


8月7日,法治周末记者来到洪山区“嗅钛工坊”创业中心,工业风格的LOFT办公空间里可提供39个大学生免费创业工位,配备了办公桌椅、免费宽带和共享会议室。但目前包括程烈的3人跨境电商创业团队在内,总共只有4名大学生入驻。


洪山区科经局黄伟科长介绍说,根据目前的政策,这些工位提供给在校或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免费使用,免费使用期最长为1年。由于大学生只能以个人名义单独申请,像程烈这样整个团队都符合“创业”条件的并不多见。如果团队中拥有“超龄队员”,或者不持有股份(只能视为“就业”而不是“创业”),就无法一起申请这样的工位。

法治周末记者在洪山区OVU创客星创业空间看到,这里拥有更舒适的办公环境和丰富的配套设施,可免费提供100个市价550元/月的大学生创业工位,但因为距市中心和高校集中的区域较远,暂时也没有大学生入驻。


黄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近年来洪山区内的高校为鼓励学生创业,多已提供了校内的免费创业场所或工位,在校和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自然倾向于熟悉的母校或周边创业。对于创业孵化场地和大学生创业团队,洪山区一直有提供各种补贴,创业团队自己需要负担的租金并不高。

洪山区OVU创客星空间内,免费创业工位虚位以待。 答笛摄

“如果大学生创业项目本身发展较好,补贴后的工位费用是完全可以负担的。”黄伟认为,暑期后随着大学生们返校,免费工位应当会有更高人气。

留不留

还得看事业前景

“再不回来创业,可能就没机会了。”程烈说,去年年底武汉仅有5家类似的跨境电商创业企业,半年左右就已迅速发展到20多家。


2016年夏天,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的程烈,去了深圳从事跨境电商行业。深圳那边做进出口很便利,但人力和运营成本高。


2016年年底,有意单干的程烈考察了武汉的行业环境后,便考虑回来发展。今年7月中旬,程烈与两位同为大学毕业生的创业伙伴一起申请了免费创业工位,一周后便被批准入驻。


“我感觉在武汉创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近几年陈杭钏感受到武汉越来越浓的创业扶持氛围。


在他的印象中,2012年刚入学时,学校里还不怎么提倡创业,第二年武汉市就开始实施极具开创意义的“青桐”扶持计划。


2014年,陈杭钏发现了教育培训领域的机会,开始尝试在校创业,他申报了湖北省的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获得两万元的扶持资金。


2015年,学校为陈杭钏这样的创业大学生提供了免费的创业基地;2016年毕业后,他没有找工作,一心一意经营起自己的公司。


“你要发展,就得跟着政策走。”说到这里,陈杭钏满眼都是期待。


事实上,城市人才争夺战已悄然加剧。在武汉极力留住大学生的同时,其他二线城市也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争抢人才。


古城西安今年5月也吹响了争夺人才的号角。


5月8日,西安市政府发布《西安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带一路”人才高地若干政策措施》,推出“23条人才新政”,计划5年内投入38亿元,引才育才100万名,并建设专家公寓和人才园,联合用人单位解决高层次人才阶段性住房需求。


在距离武汉不远的长沙,6月29日“长沙人才新政22条”正式出台,计划5年内用100亿元留住100万名青年人才就业创业,并实行大学生“零门槛”落户。


8月18日,长沙又发布购房新政,取消了专科及以上学历或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人才首次购房的户籍和个税、社保限制,并为新落户并在长沙市工作的35周岁以下全日制博士、硕士毕业生,分别提供6万元和3万元的首次购房补贴


与武汉的“在汉就业创业即可落户”相比,长沙实行了本科以上毕业生“先落户后就业”的政策,并发放租房、生活补贴甚至购房补贴的政策,大有“先下手为强”之势。


面对激烈的人才争夺,成都继7月发布“本科生凭毕业证落户”政策后,近日又放大招。


8月3日,成都公布了《促进产业发展的住房保障政策措施》,宣布为成都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录中的部分人才提供政府出租的人才公寓,租期5年。


值得注意的是,租住人住满5年后,可申请按入住时的市场价购买,但购房后5年内不得出售。


由此观之,为了留住人才,各大城市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


然而,“能不能来看门槛,留不留得住,关键还得看事业前景。”石柏林说。

微信ID:fzzm01

微博:法治周末

长按识别加关注呦

推荐阅读

飞行学院“坍塌式腐败”探源

联通走好混改路需董事会成员劲往一处使

走秀网涉“走私”再揭跨境电商货源乱象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