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籍籍无名的导演,拍出了吉卜力最特立独行的动画

2017-10-28 Palomar 动画学术趴


每每谈及吉卜力工作室的接班人问题时,总有几个人经常被提起:


导演了《侧耳倾听》,被视作毫无争议的接班人的近藤喜文,因主动脉夹层于1998年突然离世;


森田宏幸在执导完《猫的报恩》之后不久,转投去押井守麾下制作《攻壳机动队2:无罪》;


近年呼声最高的米林宏昌,也在拍完《回忆中的玛妮》后离开了吉卜力,去了西村义明的动画工作室Studio Ponoc。今年刚刚上映的新作《玛丽与魔女之花》虽然处处有着宫崎骏和吉卜力的影子,却再也看不到片头的龙猫logo了;

 

在我们遗憾于吉卜力这个传奇的工作室可能因后继无人而就此消失的时候,那些昙花一现的新生代导演里,似乎有一个人被遗忘了,或者说,他从一开始就是个外来户,一个甚至不被吉卜力内部经常提起的籍籍无名的导演,他就是——


望月智充



他导演的动画也和其本人一样,与吉卜力的其他动画格格不入,成了这个创造童话的工作室里的一个“怪胎”作品。


一个曾令宫崎骏大怒,却孕育着前所未有的无限可能的作品——


《听到涛声》



时间拨回到1992年,高畑勋的《岁月的童话》刚刚上映不久,以其拖延症的习惯,短时间内当然不会再投入下一部电影了,宫崎骏的《红猪》也刚刚杀青,即使是工作起来不要命的他,在为《红猪》忙得焦头烂额之后,也不得不休息一段时间。吉卜力的两位台柱子导演都没有下一部电影的企划,整个工作室进入了空档期。制作人铃木敏夫想到,“干脆用这段时间培养新人吧,说不定能让工作室在未来拥有两条产品线,不那么依赖宫崎和高畑。”毕竟是公司运营的行家,没过多久,一个名为「吉卜力工作室若手制作集团」的小组织便应运而生。

 

《听到涛声》的舞台背景——高知城

 

在选定新动画的题材时,铃木敏夫想到了曾不断向他提交企划的望月智充。作为冰室讶子忠实读者的望月,一直非常想将冰室的小说《听到涛声》改编成动画。


“既然你这么热心,那就拍它吧!”铃木敏夫想。


《听到涛声》高中的原型高知追手前高校,已有超过120年的历史

 

导演和主题确定了,接下来便是作画监督。铃木敏夫找到了原作小说的插画师近藤胜也,但近藤对此表示怀疑,他觉得《听到涛声》这部小说没办法被改成动画。



“我觉得这个作品画画插画就已经够了”近藤说。


然而铃木敏夫摆出了副大佬的做派,“你不做无所谓,反正一群人抢着要做。


这句话吓到了近藤,“与其别人乱搞,不如我自己来试试。”在不太情愿的情况下,近藤胜也成为了《听到涛声》的作画监督。

望月智充原先以为,自己作为一个新人导演,面对堪称吉卜力王牌的各位资深原画师,恐怕会难以服众。然而大家出乎意料地友善,近藤喜文也如望月所愿,成为了这部动画的首席原画师。一群人辛苦忙碌了大半年之后,《听到涛声》终于在1993年年初完成了。

 


故事发生在高知县,位于远离东京的四国岛上,这里的人仍然说着非常浓重的方言土佐腔。同在一所高中的杜崎拓和松野丰因为抗议学校暂停修学旅行而成为挚友,然而从东京转学而来的武藤里伽子,意外地打乱了他们平静的生活。在一系列的意外之后,杜崎拓和松野丰终于又握手言和,杜崎与里伽子也重新在东京相遇。

杜崎拓与武藤里伽子

 

无论是比起宫崎骏动画的奇幻冒险,还是高畑勋动画的艺术和写实风格,《听到涛声》都显得十分不同。


动画的叙事沿用了原著的“私小说”风格,以主人公杜崎拓为单一视角展开,其他人物的支线全部由他人叙述的形式表现。情节也如标准的私小说一般简洁明了,无非是两位(或三位)主人公高中至大学期间发生的懵懵懂懂的情感经历,然而就是在这种简洁明了的叙事中,主人公作为高中生的那种单纯又有点拧巴的心理却被恰到好处地刻画出来。



《听到涛声》的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写实的光影效果,与吉卜力动画的传统重纯度低明度,浓墨重彩地刻画夸张宏大的场景不同,《听到涛声》非常重视阳光与阴影的写实表现,这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之下非常困难,制作团队干脆采用了非常取巧但又很有用的方法——直接根据照片制作原画。无论是高中校园的场景,还是东京的街道,《听到涛声》都近乎原封不动地照搬到了动画中。


写实的光影表现


水面上天空的倒影


说是以杜崎拓为着眼点,但动画描写的重心却都放在了女主人公武藤里伽子身上。与宫崎骏动画里单纯善良而且勇敢的少女主人公完全不同,里伽子不是一个“尽善尽美”的角色,不屑于维系高中的同学关系,用借口骗杜崎借钱给她,甚至添油加醋地将和杜崎拓共处一室的经历公之于众,她在动画里无疑有着讨人嫌又招人嫉妒的形象。如何使用私小说风格的平铺直叙完成里伽子内心的刻画和形象的转变,成了《听到涛声》最核心的挑战。

 

任性地飞回东京去见父亲的桥段成了绝佳的切入点,在这一场景中,东京娇生惯养的大小姐身份和自傲情结重合在一起,作为暗线叙述了里伽子“拧巴”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同时,作为明线刻画了里伽子的成长。



在高中这个最重要的转型阶段,里伽子却不得不面对父母离异并且由东京转学至小地方高知等等一系列打击。当她发现自己可以依赖的对象——无论是父亲还是之前交往的男友——都已经变得不可依靠之后,真正的里伽子才变得成熟。并且得以认真看待自己与杜崎拓之间的感情。

 

同样“拧巴”的还有杜崎拓自己,因为最好的朋友松野丰暗恋里伽子,几乎在整部片子里他一直表现出害怕惹火上身的姿态来。无论是借款还是陪里伽子去东京,杜崎拓像极了村上春树笔下无奈地卷入种种事端的主人公,一边说着“得得”一边被迫去处理各种各样突如其来的情况。



杜崎拓的性格一开始使人难以理解,尤其在临近毕业时,面对被一群女生围攻的里伽子,竟能若无其事地说出“你真厉害啊,她们那么多人都对付不了你一个。”这样情商极低的话来,换来里伽子的一个耳光和松野丰的一记拳头。

 

然而片子末尾,和松野丰在家乡高知海边的一场谈话,才使观众们彻底解惑。考虑到松野丰暗恋里伽子,杜崎拓才不得不采取非常“拧巴”的方式与里伽子相处,并且极力隐藏自己也喜欢里伽子的事实。


高中生时期的复杂感情,在《听到涛声》中被寥寥几笔的细节表现得淋漓尽致。平淡无奇的叙事下面,巧妙的情感活动隐藏在难以被察觉的细节中。


高知的海岸

 

铃木敏夫回忆说,宫崎骏看了这部片子以后火冒三丈,说《听到涛声》完全没有拍出男主角的内心世界,“和女生坐飞机时怎么可能若无其事地看杂志?”,“住一间旅馆怎么会把持得住自己不发生点什么?”



宫崎骏没能理解杜崎拓“拧巴”的心理,他并不是里伽子的追求者,而是被迫卷入状况的自以为是的旁观者。


铃木敏夫评价道:“坦白说宫崎和高畑拍不出来,真的是这样,他们两个绝对拍不出来。如果交由宫崎去拍,会把它拍得比较理想化,表现出来的会是中年人眼中的年轻人世界。”宫崎骏会想当然地拍出他以为的年轻人的情感,而忽视掉杜崎拓矛盾的内心。

 

在最初版本的剧本中,男女主人公最后在闹市区的斑马线上再次相见,然而望月智充对此不太满意,他想做出一种“好像看到又好像没看到”的无法相互确认的效果来。


一番讨论后,杜崎拓和里伽子再次相遇的场景被定在了月台,和开篇呼应,杜崎拓余光扫过对面,看见了熟悉面孔的下一秒经过的列车便挡住了两人。这个场景之后意外地由新海诚发扬光大,成了动画电影上最经典的场景之一。 


月台上的重逢

 

《听到涛声》里,望月智充并没有搞那么多玄乎乎的东西,杜崎拓沿着楼梯跑到对面月台,里伽子就站在他旁边,面带微笑地鞠了一躬。复杂的感情纠葛,以极其单纯的形式画下句点。

我经常在想,如果《听到涛声》不是由吉卜力出品的,不和吉卜力的前后作品互相比较的话,会不会有另一番景象?


然而假设从来都不会成真,《听到涛声》这部描绘高中生情感的写实动画,就这么孤零零的夹在宫崎骏的少女冒险动画和高畑勋的艺术动画之间,在喜欢它的人心里,占据那么一块不算大但很有分量的角落。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约内容

———————————————



【近期热文】


我们为何如此迷恋动画?

向日本商业动画发起革命

盘点动画公司名字本地化

动画师独立完成 CG 动画

这部国风爱情动画很催泪

茶杯头如何进行动画制作

Aniwow!动画节焦点回顾


———————————————



动画学术趴

微信 | babblers

动画领域深度媒体与爱好者社区

专业影评 · 行业观察 · 理论知识 · 创意短片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