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即使道路终将通往城市,但乡村依旧不朽

刘诚 雅理读书 2023-09-10


即使道路终将通往城市

但乡村依旧不朽

本文为《我吃故我在》一书的“译后记”。

作者刘诚,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美]爱丽丝·沃特斯 [美]鲍勃·卡劳 [美]克里斯蒂娜·穆勒-著

刘诚-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09月出版

在过去四十年的高速发展中,我们主动或被动给自己安排了很多“快”:快点毕业早上岸、快马加鞭提前学、快点加班好加薪、快点人情练达好升职、快点买房好上车、快看几个景点多打卡……


每隔段时间,总有那么些与“快”有关的传奇故事打动大伙儿,以至于大家跃跃欲试,纵身潮头,竞逐比高。


但是,有潮起就有潮落。在潮头上,我们不仅会快,还会更高、更强;而在潮谷,任凭我们怎么快,怎么卷,也追不上那些先行几步、扬长而去的弄潮者。


更何况,一个人长久地置身潮谷,缺少正反馈,容易进入“再而衰,三而竭”的状态,最后陷入倦怠,抱怨、自责、放弃。


于是,当面对一去不复返的浪头时,后浪们说,要是早生几年就好了。


为什么还要说“早生几年就好了”?为什么还在自责?为什么还是盯着“快”?每个人的微小琐碎的经历都有自己的史诗性,没有必要因为不快、不高、不强而抱歉、后悔、自责。


其实快不起来,卷不动,并不是我们的错,时代在下行已经是共识。

在转型期,如果我们拿着过去四十年发展红利期的经验来线性规划未来,不仅是刻舟求剑,还会吃大亏——妄图在没有增长的环境里,乌泱乌泱地用身体拼事业,强行吃苦,表面求快,无异作茧自缚。


不妨换个角度看,下行期正好给了我们机会拒绝外界安排的时间表,慢下来,量力而行,关照身心健康,再学一点防身的本领。


翻译爱丽丝·沃特斯的《我吃,故我在——慢食与文化》也是我的一次“慢下来,量力而行,关照自己的身心健康”的尝试。我来自法学院,从事公法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参与立法和公共政策制定实践,工作量很大,节奏也快。


年轻时风风火火,无知无畏,尚可胜任。但年过四十之后,常有心有余力不足、一事无成之感,故焦虑重重,深夜反省,自责不休。



去年年初,友人田雷教授给我推荐了这本书,他说,很适合你,你试试翻译。一本批评快餐,倡导慢慢吃饭的书,适合我?带着疑惑,我翻完这本小书。


结果,我发现,沃特斯不是在讲慢慢吃饭,她以民权运动、法国留学、餐厅工作、社会活动等个人经历为线,倡导一种新的饮食理念和生活方式。


在沃特斯那里,人类是自然循环和自然节奏的一部分,美、生物多样性、四季时令、照料、工作的乐趣、简单、万物生息等慢食价值,扎根于每个人的身心深处。

进入工业社会和快餐时代,这些慢食文化被人们遗忘了。


沃特斯试着提醒奔忙在工商业时代的人们,停一停,慢下来,耐心点,用饮食去关爱、照料、聆听自己身体和感官。这样的人生,也值得过。


是的,生命只有一次,要善待自己。我这才发现,匆匆忙忙的我往往关心的是一些很实际的事情,而且出了问题,第一个念头是自责——是不是题没做够,要不要再去考个试?


我这才发现,自己活得过于沉重了,不太关心身体感受。所以,沃特斯真的有治愈到我。


她很轻盈,热爱食物、关照身体感受的人都会轻盈,他们会躲避世界的石化——


“在某些时刻,我觉得整个世界都正在变成石头;这是一种石化,随着人和地点的不相同而程度有别,然而绝不放过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就像谁也没有办法躲避美杜萨那种令一切化为石头的目光一样。唯一能够砍下美杜萨的头的英雄是柏修斯,他因为穿了长有翅膀的鞋而善飞翔。”(卡尔维诺)




更确切地说,沃特斯所倡导的慢食文化,令我长了翅膀,重新飞回了童年时代的乡村生活。


她在书中写道,在潘尼斯餐厅,员工和顾客一起剥豌豆荚、手捣蒜泥;在她资助的“可食校园”项目里,孩子们自己种菜,自己做饭;她提倡按照季节变化的节奏来安排饮食和生活,比如为冬季的来临腌肉、腌卷心菜,在地窖里储备笋瓜、地瓜——这些都是我熟悉的情景。


我想起了外婆,她很忙也很累,但看上去很闲很静;她逢初一、十五给祖先烧炷香,再忙也不忘菩萨面前放鲜果野花;她教会了全村妇女做油面——这是一种工艺很复杂的手工面条。

我也想起了自己,一个曾经自由自在的野孩子,春天上山采茶找蘑菇,夏天在河堤挖草药,秋天摘木梓和板栗,冬天围观腌鱼腌肉、打糍粑、打豆腐。


对被生活折腾得七零八落的我来说,这些与乡村有关的童年回忆真的很治愈,想着这些,就好比平日看猫喝水,看柴火烧得吱吱响,看春蚕吐丝作茧,看李子柒干农活。


话说回来,农业社会里干农活很苦,土地困身,看天吃饭,收成仅够糊口,本来实在毫无浪漫可言。


一年忙到头的农民所能做的,只有珍视丰收、食物、节日、四季、耐心等来自自然的美好,待到农闲时,用它们来抚慰沉重的身心。


在这个意义上,自然就是受苦受累农民的宗教——与自然同行,双手劳动,慰藉心灵。

同样,对一个生活在现代城市的人来说,美、生物多样性、四季时令、照料、工作的乐趣、简单、万物生息等慢食价值的意义,不在于重返乡村或虚假地浪漫抒情,而在于它们就像《柳林风声》里的鼹鼠与河鼠,提醒我们这些进城的蟾蜍,需要反思方便、统一、随手可得、广告、廉价、越多越好、速度等快餐文化,更需要采取行动维护身心健康——比如自己做饭,少吃外卖,比如拒绝预制菜,用新鲜食材做饭,比如和家人一起吃饭,比如勤俭持家(有机低碳),比如吃多少做多少,比如吃时令果蔬……


用这些涓涓细流般的行动,逐渐改变与那些“快”有关的饮食方式、生活方式。

沃特斯不仅是慢食文化的倡导者,更是行动者。她是美食作家,也是一名成功的餐厅老板、厨师、社会活动家、公益慈善家。


她的潘尼斯餐厅已经经营五十年了,以提供味道可口、未经精加工、品质新鲜和种植方式不破坏环境的食品而著称,为后辈厨师和美食爱好者们重新定义食物提供标准。


她立足本土,推动连接农民和社区的“社区支持农业”项目,既保障和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也让社区吃上了本土农民种植的有机食物。她在公立学校创办了“可食校园”项目,带领学生种植有机蔬菜、烹饪劳动果实,改变了公立学校教育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传播慢食文化,改变社会观念,沃特斯在商业上也相当成功。


和乔布斯一样,沃特斯在青年时代参与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运动,他们都深谙文化的力量,文化运动深深影响了他们的事业。

如果说乔布斯将一种全新的工业审美文化注入美国产业界,提升了美国工业产品的文化内涵,改变了美国制造的形象;那么,商人沃特斯则将一种新的饮食文化注入美国餐饮界,改变了工业化快餐主导美国饮食的局面。


在我看来,沃特斯的成功得益于知行合一,她的价值观与她的生活、事业都是一致的。知行合一的人,往往思路清晰,心态稳定,路自然好走。


在现代社会,加速是主旋律,沃特斯所倡导的这种慢食文化虽然小众,甚至有些理想,未必代表了主流人群的饮食方向。



不过,主流未必是正确的。潘尼斯餐厅很不主流,沃特斯拒绝给餐厅打广告很不主流,她推动从农场到餐桌的运动不主流,她提倡的自己种菜、养鸡在当时的美国也很不主流……但她从来都没有屈服于外界的压力,她慢中求快,拒绝主流。


最后,她成为饮食行业的代表人物,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这个意义上,沃特斯的思考与行动告诉我们,即使道路终将通往城市,但乡村依旧不朽。


作为译者,我的工作也结束了。文本是开放的,每一位读者都有自己打开书本的方式,期待出版后读者们也喜欢这本书。


最后,谢谢我的女儿萌萌,她的奇思妙想总令我欣喜,我问她本书的书名We Are What We Eat如何翻译,她给了我最朴素的答案,“你吃出了你自己”。谢谢萌爸多年来所给予的包容与自由。谢谢田雷教授一直以来的信任与支持,并给我推荐本书。谢谢编辑们为本书的出版所付出的努力。谢谢我的硕士研究生严可帮我校读了全书。


刘诚

2022年7月20日

广州滨江东

《我吃故我在——慢食与文化》

[美]爱丽丝·沃特斯 [美]鲍勃·卡劳 [美]克里斯蒂娜·穆勒-著

刘诚-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09月出版

一本倡导慢慢吃饭的书,探讨慢食文化如何改变“过快”的饮食生活。以食物为媒,揭露快餐文化带来的消费错觉和生活焦虑,深挖食物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读史阅世论雅理~

微信 | @雅理士多德

豆瓣 | @雅理读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