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隔空援助”武汉,我愿意!《浙江日报》刊文点赞管宴笛会员爱心事迹

宁波民进 2021-06-20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浙江日报》2020年04月19日第4版


人物名片:管宴笛


民进宁海县支部会员

浙江宴笛文化传媒公司董事长

“隔空援助”武汉,我愿意!

口述 管宴笛 徐铭怿 陈醉 整理

(浙江日报)编者按:4月15日,又一批浙江援鄂医疗队队员结束集中隔离休养,顺利返乡。在这场驰援武汉的战“疫”中,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发挥着光与热,与白衣战士一道构筑起抗击疫情的无形防线。


“你愿意加入志愿群支援武汉市武昌医院吗?”

“我愿意!”

36岁的我生活在宁波宁海,就在1月28日那天,我决定加入网上志愿群,把整个微信圈“捐”给武汉。

这听起来很拗口,但只要你现在打开我的微信,看到上百个援鄂志愿群,以及每天数千条的援助记录,或许你就能秒懂,我当了一名网络志愿者,微信的那端连着沉甸甸的武汉城。而在此之前,我与武汉唯一的交集就是8年前到此一游。那时,武大樱花缤纷,江畔黄鹤楼耸立。如今,为的是这座英雄城市再现美好。

“有种点燃热血的力量”

我叫管宴笛,开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生活安逸,喝茶看书,从容不迫。武汉暴发新冠疫情时,虽远在千里之外,我却感受到了那份凝重和紧张,身边的人都在抢购防护物资,我也开始尽可能联系外地甚至海外的朋友,帮我采购物资。

在四处采购物资的过程中,我在网上结识了很多网友。1月28日那天,我收到一条来自北京好友的请求,写着:“你愿意加入志愿群支援武汉市武昌医院吗?”

“我愿意!”

加入“武汉市武昌医院物资捐助群”后,我才知道,这是网友自发形成的组织,帮助武昌医院采购口罩、防护服,因为是网络志愿者,所以我们的主要工作是靠手机去联络支援力量。

我开始疯狂地在全球范围内找熟人,连小学同学的通讯录都找了出来。每天,我都要打上百个电话,拜托他们采购物资,很多时候,我都自己垫钱,往多里买。这样一天工作完,人像虚脱了一样,以前怕麻烦图安逸的我,真的很难想象,有一天会甘愿没日没夜对着手机做志愿服务,灾难的确有种点燃热血的力量。

后来需要口罩的人越来越多,买物资越来越困难,我对朋友说:“真的没钱了,买不动了……”然而,想到需要我们伸出援手的武汉朋友,我又投入到志愿服务中。过年的时候,我准备了14万元钱,到现在,只剩下4000元。

“别怕,我们在!”

2月8日14时,我像往常一样,忙着联络物资。聊天群里跳出的求助信息,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我在武汉的嫂嫂疑似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里还有老人和孕妇,急急急!”看到这儿,我几乎想都没想就直接@了家属:“我是武汉市武昌医院物资捐助群的志愿者,请把具体情况发给我,我马上帮你去求助。”

我转手把求助者的情况发到了所在的志愿者群里,找大伙帮忙想办法。想到可能有更多人需要帮忙,我就和群里比较活跃的群友“刘一”组建了另一个叫“我愿意”的微信群,“刘一”是我们现在的队长。“我愿意”成了帮助疑似病人对接就诊的“救命群”。当时,武汉为了保持信息畅通,及时收纳疑似病例,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开通了入院申请通道,疑似感染者可在通道上进行申请,而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完成申请手续。

自从接手这个新的志愿服务工作后,我的生活开始日夜颠倒。

“铃铃铃……”2月10日,凌晨2时,已经有些疲倦的我,又一次在急促的手机铃声中惊醒。“刘一”略有焦急地问道:“小管,你还能战斗吗?有位老人需要支援。”

我立马答应下来。挂完电话,揉揉眼睛,脑子也瞬间清醒过来。我马上到志愿者服务队里紧急组织填表员、电话员、医生等5位同志,简单地描述了病人情况后,我和他们立马进入病患群里投入工作,一人联系武汉市12345求助热线录入资料,两人分别登入人民日报、微博、微信等8个网络求助通道填入院申请表,我协同心理医生与家属沟通,缓解家属情绪,并协助医生指导家属、病患在家等待时应注意的事项。

15分钟后,所有求助通路快速完成登记,小伙伴们相继撤离,而我和两位队长“刘一”“雪姐”,继续协助家属完成社区对接工作。直到家属告知接到医院通知了,我紧绷的弦才放松下来,此时已是早上5时许。

我和衣躺在沙发上睡了会儿,到7时又准时起来“上班”,不敢多休息片刻,因为脑子里都是一条条的求助信息。

“更专业的服务”

刚进“我愿意”微信群时,群里只有7个人;不到20天时间,志愿者就增加到了200人。

人一多,有时容易“打架”,如何加强管理,如何高效完成救助?大伙决定制订规章制度,推出了《“我愿意”驰援武汉志愿者群工作管理规程》,明确了完整的群架构、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培训内容等。大家分工明确,我被分配到了填表员人力保障群,负责填表员培训及调整。

每次,接到消息来源,核实信息后,我便会接手帮助患者,为填表员、电话员、心理医生等5个人和患者家属组建一个新的微信群,根据家属提供的信息加以填报,还要不断安慰家属,并联系当地社区。

在群里,我感受到家属内心的焦虑。“怎么办?”“联系上哪家医院了?”当家属频频问及时,我甚至都来不及回答,每次都是一边对着电脑,一边电话,以便及时回复家属。我的内心甚至比他们更着急。但是,每次当患者在社区和志愿者的共同帮助下进入了医院,我就很激动,感觉身上充满了能量。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帮助了500多名疑似感染者。

很奇怪,越忙,竟越觉得我还有时间和精力。我开始加入更多的网络志愿群。国人的心,在此刻是紧紧拧成一股绳的,尽管不认识,但彼此信任、愿意付出。到现在,数一数,我已经加入了上百个志愿者群,而我的微信好友里也增加了几百个武汉朋友。

如果灾难黯淡了一些人原本明媚的天空,那就让我们的热血融入他们的生命,共同驱散病魔带来的阴霾。当黑夜过去,友情和互助、温暖和坚守,会重新点燃黎明的曙光。每晚临睡前,我都会告诉自己,一切都在向好,努力是值得的。

  (徐铭怿 陈醉 整理)


往期推荐




★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