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6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9:第三章 任职凤翔

钱壮为 劲草知风 2021-06-15

  第三章  任职凤翔

2

嘉祐七年初,朝廷有旨,对没有定案的在押囚犯一律释放。太守令苏轼赴宝鸡等各县宣布诏令,这种差事正合心意。苏轼用七天时间走了四个县,一路经太白山北麓,过终南山以西,饱餐山川秀色。


凤翔周边最有名的胜境当数太白山,李白、杜甫、王维都曾留下千古名篇。正是二月天气,杂树萧散,田野旷荡,一片鹅黄烟柳。夜宿武城镇,诸葛亮曾经在此与镇守陈仓的曹魏大将郝昭激战。半夜时分,宝鸡城中突然火起,苏轼仓皇奔出,不知是幻是真,恍如回到三国烽烟。郿县有董卓筑就的城坞,当年城墙比长安城还高,贮藏黄金三万斤,粮食够吃三十年。董卓说,事成则雄据天下;不成,靠这些财物亦足以养老。董卓这个笨蛋,除了酒色、除了暴虐,什么都不会,聚敛那么多财物有什么用,最终也只是填了一个大肚子。他被吕布诛杀后曝尸街头,大肚子膏脂丰厚,百姓把油脂点着,数日不灭,死的很有特色。



苏轼特意为董卓作诗一首:

衣中甲厚行何惧,

坞里金多退足凭。

毕竟英雄谁得似,

脐脂自照不须灯。

                   ——郿坞


大家看董卓才是英雄,人家点灯照亮都不麻烦外物,直接烧自己就行了。自古贪虐之人很多,但像董卓这样傲娇的蠢货比较少见。虢县磻溪,有当年姜太公垂钓处,双膝端坐,印痕宛在。常人垂钓,钓的是三分宁静;姜尚垂钓,钓的是一世功名。士大夫,士大夫,士并不是大夫,姜子牙钓来周文王,诸葛亮钓来刘备,才成为大夫。而一旦周文王们、刘备们上钩,这些垂钓者也就再无自由,只有宦海奔波劳顿之苦了。人哪,这一辈子,到底该钓哪样呢?


还是老子聪明,知道钓这些“大鱼”很累,于是骑了一头老牛,西出函谷关。守函谷的小官尹喜知道这个老者聪明过人,这一走恐怕就不回来了,跟在老牛后头索要著作流传后世,于是老子在太白山麓留下了五千字的《道德经》,从此太白、终南成为修道成仙的理想场所。尹喜的故宅就在此地,山脚有授经台尚在,后人在此建有老子庙。太白山真是神奇,既有热衷功名的人间是非,又有清心寡欲的超逸出尘。唐睿宗两个女儿西城、昌隆公主一同出家做女道士,如今在延生观仍然留有玉真公主修道的遗迹。

多数人要求的仅仅是活在人间,而对于“生命”、对于“彼岸”这样很难想通的东西,也就懒得去想。倘若有人想的太多,那么或者是病得不轻,或者是离经叛道,甚至邪魔外道,总之已不适合居住在人间,只有在这绿水青山中领略奇光异彩的空寂。下山西行十数里,南入黑水谷,谷中有仙游潭。潭上有寺,倚峻峰,面清溪,树林深翠,怪石不可胜数。潭水深不见底,扔下一片石子,徐徐落下,过了好久才不见踪影,其清澈如此。

苏轼泛舟在水深流速的溪流中,太平宫道士今日特意相伴,舟中抚琴一首,请苏轼品评。悬崖罅隙中开满了不知名的野花,花瓣安静地飘入水中。没有人说话,只有水声琴声交织,化作天籁之音。早上出门,当地官员说山间常有老虎出没,特意派两个老军跟随。老军也不说话,大约是不敢打扰这迷人心目的神灵,或者已经融入这山水琴韵的情境中,一起成为瞬间的永恒。

山上似乎真的有神灵。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各路豪杰粉墨登场,吵吵闹闹,咋咋呼呼,打打杀杀。神灵喜欢清净,不喜欢这种吵嚷,据说军队在此地行军,不能打鼓吹号,否则就会风云变色,打雷下雨,引来雷霆之怒。山顶有湫潭,据说这湫水甚灵验,当地多取水祈雨。凤翔今年旱象已成,我们何不趁湫池里的龙王打盹的时候,偷两瓶水回凤翔祈雨呢?


苏轼,祈雨帖。此帖所记载的祈雨为元祐年间颍州任上,距凤翔时期近30年

苏轼回到凤翔,立即向宋太守汇报自己的建议。宋太守很是赞同,派苏轼二入太白山,亲自带人取来湫水。临行前,苏轼郑重地撰写《太白山祈雨文》,到湫潭边虔诚地读给神灵:

维西方挺特英伟之气,结而为此山。惟山之阴威润泽之气,又聚而为湫潭。瓶罂罐勺,可以雨天下,而况于一方乎?乃者自冬徂春,雨雪不至,西民之所恃以为生者,麦禾而已。今旬不雨,即为凶岁,民食不继,盗贼且起。岂惟守土之臣所任以为忧,亦非神之所以当坐而熟视也……

苏轼,祈雨帖

苏轼很有信心,这样的文采一定能打动山上的神灵。回来后,苏轼陪同太守,召集官民两千多人,在真兴寺阁举行了盛大的祈雨仪式。那湫水果然灵验,俄顷云阴黯黯,雨意昏昏,此后凤翔接连三次下雨,最后一次三日乃止,旱情解除。此时恰好苏轼官舍的石亭落成,那是用散落在草丛中的隋朝仁寿宫的瓦砾怪石垒成的,苏轼遂名之曰“喜雨亭”。现在亭前掘出一个三丈长的横池,池上有桥,直通北堂,堂前曲栏轩窗,出堂向南,为过廊,两旁各为一小池。三池种莲养鱼,池边种桃李杏樱桃石榴等三十余株。苏轼还不过瘾,又以斗酒跟别人换了一大丛牡丹,植于喜雨亭北。苏轼是个天才园林建筑师,上述布局,均来自苏轼自述,非是我们杜撰。今日按如此描述,必能还原苏轼当年官舍格局。

苏轼,祈雨帖

然而这年夏天,凤翔又旱。苏轼再入太白山,这次山神却不灵了。苏轼翻遍史料,方才得知,原来太白山早在唐代就被朝廷封为“神应公”,而本朝却封为“济民侯”,爵位竟然降了一级。可能神仙也未能免俗,不升反降,心里肯定不高兴。于是苏轼赶紧给皇帝上书,请求加封太白山为“明应公”。待朝廷准许后,再赴太白山告封山神。此后山神是否因升官而显灵,我们不得而知,倒是苏轼一路游历写下的诗文,让太白山越加钟灵毓秀。

中国的老百姓特别容易满足,你办了一点好事,就又是送万民伞,又是呼青天老爷。苏轼一个年轻干部,除了祈雨,还给当地百姓办了一些其他的实事,于是被称为“苏贤良”。

(待续)

附:苏轼喜雨亭记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作者 · 简介

钱壮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国企管理人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个人公众号:书写者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前期文章链接: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8:第三章 任职凤翔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7:第二章 出川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6:第二章 出川

刺猬:拿着一朵小红花,奖励自己的心灵奇旅



 以文会友,以真知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