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7月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75:第二十五章 尾声(连载完)

钱壮为 劲草知风 2021-06-15

第二十五章  尾声

1

   苏东坡逝世的消息迅速传遍每一个角落。吴越之民,痛哭于市,到家里吊唁者不计其数;京师数百名太学生为之举哀。黄庭坚在荆州卧病,听说恩师逝世,当地士人设灵堂吊唁,两手抱一膝起步独行,挣扎前往;张耒当时知颍州,得知消息,为老师穿丧服,出俸钱在荐福寺修供,设奠致哀,结果被人弹劾,责授房州别驾,黄州安置。

在众多祭文、挽诗中,公认那个落第的李廌的祭文最能道出人们的心声:

 

德尊一代,名满五朝。道大不容,才高为累。惟行能之盖世,致忌之为仇。皇天后土,知一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千古英灵之气。系斯文之兴废,占吾道之盛衰。兹乃公议之共忧,非独门人之私议。


李廌的祭文一出,立即传遍大江南北,以至世间人无贤愚,皆能诵之。




当年那个绘制流民图而被贬英州的郑侠,元祐年间因苏轼举荐而复官,绍圣年间再被编管英州。苏东坡远谪惠州时曾经与他碰面,这是两人唯一一次见面。苏轼逝世七年后,郑侠夜里梦到苏轼赠诗一首:

 

人间真实人,取次不离真。

官为忧君失,家因好礼贫

门栏多杞菊,亭槛尽松筠。

我友迂疏者,相从恨不频。

 

他梦到苏东坡说:“介夫[1]不久须当来。”郑侠醒来说:“看来我该走了。”不久辞世,年七十八岁。



[1] 郑侠字介夫。



2


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结束了,然而党争的闹剧仍在继续。向太后很快去世,宋徽宗再度推行“新法”。此前恢复名誉的官员,如今再次被贬,成为犯官。


崇宁元年(1102)五月,朝廷发布“元祐党人”黑名单,苏辙等五十七人名列其中,他们被严禁在京城中任职。九月发布第二批,范围进一步扩大,有一百一十九人,连苏轼等死人都被追贬,他们的子孙不得在京城为官,同时还刻石碑立于宫城的端礼门,各地的官署都要设立“元祐党人碑”。十二月,第三次发布诏命,禁止教授元祐党人学术,他们的著作被焚毁,严禁流传,他们的题字、刻碑被铲掉、砸毁。




崇宁三年(1104),入党人籍者再度倍增,达到三百零九人,由蔡京亲自书写刻石,颁布全国。


这是一次文化浩劫,宋徽宗当政的二十年时间内,多次下诏焚毁三苏、司马光、范缜、刘颁、范祖禹、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等人的著作。尤其对苏轼著作,不仅毁掉印板,而且严令有藏匿苏轼诗文者,以大不恭论罪。

然而这些禁不住人们对苏东坡的喜爱。从苏东坡逝世那一刻起,民间就在狂热收藏他的诗文、手迹。朝廷为了尽毁苏东坡的痕迹,一次次地抬高悬赏金额,动员民间上交他的文字。这是一道比猪还蠢的敕令,因为越是这样,士人越觉其可贵,越以多藏为荣。一时间士大夫如果不会背诵几句苏东坡的诗文,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二十年后,历史来到了拐点。宣和年间,尽管禁令未销,但已经没人再当回事。更可笑的是,宫廷内府开始可怜巴巴地从民间搜集苏轼翰墨。从前诏令焚毁之时,有识之士往往留个心眼,实在无法藏匿,也想办法用点其他手段。比如奉命毁碑,只把碑额部分断为两截,碑文却完好无损,有的寺庙据此以献,受到朝廷表彰。此时苏东坡题写的“月林堂”三字,价格飙升到五万钱;他为英州人所题石桥铭,竟然要价三十万钱。有腰缠万贯的阔佬,家里竟然藏了苏字三百轴。




大宋王朝在付出了靖康之耻的惨痛代价以后,终于解禁了元祐党人。

1128年,南宋高宗建炎二年,追复苏轼端明殿学士。

1130年,宋高宗开始学习苏轼著作。赵构发现,苏轼的奏议文章充塞着忠勇许国之心,如果不是祖宗一个劲儿地瞎折腾,或许不至于丢掉半壁江山。

也许是做给天下人看,或者是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嘉奖苏轼,苏轼的孙子、苏迈之子苏符被一路拔擢,由籍籍无名的小官,最后升至礼部尚书。

1170年,宋孝宗乾道六年,谥苏轼为“文忠”。

1173年,宋孝宗特赠苏轼“太师”称号,并亲自为苏轼文集作序。


没有任何一条河流是直的。

历史这条长河更是充满漩涡与回流,画了好多圈之后,才继续奔流。


3


话说琼州处士姜唐佐,自从在儋州从学于东坡以后,勤学苦读,后来果然得中举人。虽然未能进士及第,但这已经开创了海南文化史。姜唐佐被视为东坡嫡传,成为海南士林的标志性人物。

崇宁二年(1103),姜唐佐辗转来到中原,在汝州遇到了苏辙。他出示东坡赠他的两句诗,请苏辙为之成篇。苏辙见到兄长遗墨,老泪纵横,提笔续成全诗:

 

生长茅间有异芳,

风流稷下古诸姜。

适从琼管鱼龙窟,

秀出羊城翰墨场。

沧海何曾断地脉,

白袍端合破天荒。

锦衣他日千人看,

始信东坡眼自长!





我们在本书开头提到,唐代荆州地区因为有人进士及第,而被称为“破天荒”,如今这种事到了海南,从中可以看到文明演进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一路艰辛,或许有大海相隔,或许有高山所阻,但是地脉相连,则文脉不断,这让我们对人类的精神世界保有信心。


苏东坡是一个真正破天荒的人物,他在治世、学术、文学、艺术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历史上这样的人物太少。更为重要的是,苏东坡从来不故作圣人之言、板着面孔说话,而是以一颗文学之心,自由自在地展现他的真实,展现一个浩博的世界。宋人的生活早已离我们远去,不必试图去模仿,也无从模仿,然而我们可以去接近一个伟大的灵魂,去感受他心灵的愉悦,去品味他思想的灵光。当生活有了艺术化的韵律,才会表现真,连接善,贴近美,生命才有了弹性,有了宽度,有了吃饭睡觉生儿育女之外的意义。

 

(全书完)




:写这篇东西,源于同孩子的一次打赌。年初她说离高考只剩半年,时间不够。我说半年时间够写一本书了。她不信。

小样,不相信,我就写给你看。傅雷都能写信跟孩子比试,我们当然也可以跟孩子较劲。


我学了十多年苏轼的字,他的书法作品多数是写给朋友的信札,时间长了,对信札内容就有所了解。原想围绕苏轼及其他宋人的一些主要法帖作一些介绍,写一些类似“苏东坡和他的朋友圈”之类的八卦,这些话题有趣又容易写。反正是糊弄孩子的事——大话说了,一点不做,让人家笑话。可是一下笔,从最初的几千字起,就远远偏离了设想,成了类似苏轼的传记或者评传一样的东西了。


这个难度就大多了,话题也变得严肃和小众。苏轼的资料,散落在他的6本文集、8本诗集、3本词集,还有他众多师友、弟子及后人的笔记中,他同时代的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更是必读。做了两个月准备工作,从五一到十一,几乎没有休过周六周日,除了看过几场足球,没看过一次电视剧,自己都不知道这23万字是如何码出来的。没别的目的,我就是想给孩子打个样——没有任何事情是容易的,可是真做下去,任何事情也未必有那么难。


在边写边发帖中,很多朋友提出了一些问题,希望书中能够涉及。有的朋友提出,苏轼在王安石变法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维度,从苏轼的角度评判王安石变法,应该是既独特又有的可说,这实际上是一个如何看待改革的问题;有的朋友问,苏轼的为政思想到底是什么?这实际上是要扭转政声被文名掩盖的问题;有的朋友问,苏轼为政举措有没有超出时代局限的东西?还有的朋友希望不要仅局限于苏轼,他的时代精英荟萃,韩琦、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这些人也尽量丰满一些;关注最多的问题是,苏东坡到底有什么现代意义?


这些问题都大大超出了所谓“品读”的范畴,书中对有的问题涉及到了一些,很多没有说到,遑论说透。要回答这些问题,还得再用一次“八面受敌”读书法才行。


边写边发,前后语言啰嗦重复、笔误都有不少,有的时候思绪信马由缰,跑的有点远。还有一些错误已经不是笔误,而是源于作者的无知。这里说声抱歉。

2018年6月10日


注:6月10日是钱先生爱女的生日,这部书可算一份独特而厚重的生日礼物。


前文链接: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74:第二十四章  落幕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73:第二十四章  落幕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72:第二十四章 落幕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71:第二十三章 海岛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70:第二十三章 海岛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69:第二十三章 海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