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旅游看临沧 | 小村才露“尖尖角” 早有游客“立上头”

今日临沧 2020-02-16


“这里美得让人惊艳!建筑风格极富民族特色,空气清新,山清水秀,佤族朋友又特别热情,我一定要把这里推荐给朋友。”一位来自上海的游客被沧源佤族自治县葫芦小镇的文化墙、文化柱、葫芦塔深深吸引,徜徉其中,她对司岗里传说产生了浓厚兴趣,打算在沧源多游玩几天。



独特自然风貌、别样民族村落、浓郁民族风情、特色民族风味……在临沧乡村旅游兴起的地方,游客总能找到驻足体验的理由——临翔区腾龙村,凤庆县石洞寺村、鲁史镇、古墨村,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芒团村,沧源翁丁村、葫芦小镇、崖画村,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冰岛村等这些地方,如今已成为临沧乡村旅游的标志性符号。



今年临沧“两会”上,乡村旅游是代表委员热议的关键词。大家认为,翁丁、芒团、古墨、南美等一批旅游要素日益齐全的村寨,逐步在旅游市场上刷到了“存在感”,为丰富全市文化旅游产品结构、推动假日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培育提升临沧旅游文化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乡村旅游往往在历史与民俗的积累沉淀中绽放独特的魅力。将乡村旅游与特色文化相结合,打造出更丰富的旅游产品,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成为全市各地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突破口。


石板路、石头墙,石片屋顶,石砌圈舍,石片水缸,石槽……凤庆鲁史镇沿河村内,这个名叫塘房的石头部落,千百年来茶马古道从中穿过。蹄印深深的茶马古道仿佛在诉说着那段马帮活跃的历史,一批又一批游客到此驻足游玩,踏寻着一个个久远的故事。


乡村文化不仅可以是沉甸甸的历史,也可以是恬淡惬意的乡村生活。



每逢傣族“泼水节”、佤族“新米节”, 沧源勐来乡勐来村都格外热闹。除“赶摆”“打歌”外,以生态观光农业为基础的体验活动也极具吸引力。“今年‘新米节’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参加我们举行的‘稻田摸鱼 ’体验赛,游客在体验传统农耕文化之余也能感受到了勐来村产业发展带来的殷实生活。”勐来乡勐来村第一驻村书李永昌说,以生态观光农业带动养殖业、餐饮业、旅游业的发展,勐来村的产业结构更加立体,村民生活也更加富足。


“以前游客来到村里,因为没有吃、住、玩的地方,经常是转一圈就走了。如今我们人居环境越来越好,还有农家乐、客栈,游客什么时候来都能吃上健康生态的美食,体验到最淳朴的风土人情。”最先尝到乡村旅游甜头的村民赵秀兰说,今年新米节期间,她家的农家乐3天时间营业额就达到5000元,去种菜、养猪一年都没有这样的好收入。


临沧充分发挥群众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人翁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持续增收中收获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凤庆县诗礼乡古墨村,一个一度藏在深山中的普通小村寨,如今却因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一跃成名。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当地农民纷纷开起农家乐、农家客栈,营销核桃、蜂蜜等土特产,日子越过越红火。



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临沧将持续推进翁丁葫芦小镇、南美拉祜风情小镇、凤庆鲁史古镇等特色小镇建设,指导各县(区)做好特色旅游村、精品民宿、金牌农家乐、休闲营地等项目建设;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的统筹发展机制,重点研究群众参与方式、参与程度和利益分配机制,通过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资源入股、公司+农户、合作社+企业等方式发展乡村旅游,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让人民群众共享乡村旅游发展成果。


乡村美,临沧才美。激发乡村旅游的新活力,走差异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路子,赋予乡村更多的文化内涵,依靠农民的积极参与,乡村才会更有底蕴、更加美丽,乡村旅游才会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记者/王    燕

编辑/宗    广

审核/杨晶晶

投稿邮箱/lczbd123@163.com

温馨提示:如转载请注明“今日临沧”



更多新闻

●祝贺|我市中山竹编非遗文化旅游特色村项目获“2019民生示范工程”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丨耿马着力解决群众身边“关键小事”

●跨越发展在临沧丨临翔区加强不动产登记软硬件建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