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你不再说:“道理我都懂”的神秘力量

effieloves 爱予星球 2024-04-06

(图源:pexel)


Commitment unlocks the doors of imagination, allows us vision and gives us the right stuff to turn our dream into reality.


——James Womack 


//


上一篇我们聊到了因为打车一件小事,引起的我对情绪背后的故事和评判的觉察。故事的最后提到,我开始回顾真正发生的【事实】是什么,并渐渐从埋怨、委屈的情绪,和不配得的自我评判中走出来,并体验到了对伴侣的欣赏和感激。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获得了对自己新的【洞见】。比如我在梳理过程中意识到,原来在打车这件小事里,我潜意识里的“不配得”感是基于长期以来自己对财务状况不清晰,而引发的恐惧感造成的。这种恐惧感其实以前在涉及财务问题上都会隐隐出现。而从前的我,遇到这类问题,一定会找各种借口逃避,或者粗粗看过银行账单,确定没有高于工资水平的花销即可。如果不是这次极端情绪的突然爆发,可能我还会一直逃避下去。


所以梳理情绪的这个过程中我获得的一个宝贵【洞见】即为:原来我对于不清楚自己财务状况这件事是恐惧的。

【洞见Insight】


在教练语言体系中,洞见通常是指在客户经由对自己的想法,情绪和体验深刻觉察之后得出的对自己新的认识。这些认识通常反映在客户对自己的价值观,意义以及身份认知的几个方面。这种认识通常仅存在于潜意识深处,很难被觉察到,但却在控制我们生活里的一切。


举几个例子:

【价值观】“原来我潜意识里一直在评判不守信用的人”

【意义】“原来我一直认为必须更优秀的人生才有意义”

【身份认知】“原来我潜意识里一直不相信自己可以成功”


英文中经常会说到‘ah-ha moment’(顿悟时刻),指的就是这种感觉。在我之前的教练对话中,客户通常会在这种‘顿悟时刻’获得对自己此刻的生命状态,和潜意识深处的底层信念,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认知。


在我的教练工作中,当客户能够做到转换角度看待一件事已经是非常有突破的一步了。往往在这个过程中,客户会产生对自己新的洞见。


获得新的洞见,可以说是一个“破”的过程,客户意识到自己原来有一个底层恐惧,或者一直坚守着一些会给自己带来生活困境的底层信念。那么仅仅获得新的洞见就可以了吗?在“破”之后,应该还有一个“立”的过程。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发现自己就堪堪停留在洞见这一步,而没有转化成相应的行动。也无怪乎很多人会感叹: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


(图源:网络)


所以我的教练工作中最关键的一步,则是帮助客户通过新的洞见转化为行动,从而获得相应的结果。那么如何从洞见转化为行动呢?教练小工具里的方法有很多种,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个我自己最近使用的小工具:【承诺(commitment)】。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公式说明从洞见到行动间的关系:



那天在梵蒂冈博物馆,当我意识到自己有一个对财务状况的底层恐惧后,决定要通过承诺和行动来解决问题。于是,在从梵蒂冈回来的路上,我就开始通过自我对话的方式,确定我的【承诺】和【行动】应该是什么。


于是,从梵蒂冈游览回来的路上,我问了自己四个问题:


#1

问:通过这次亲密关系中的小冲突,你发现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答:希望我们的关系能够长期而健康的发展。但我发现只要有这个对财务状况的底层恐惧存在,我就会对自己产生评判,还会把这个评判投射到坤哥身上,造成冲突。所以我需要去面对自己的恐惧问题。


#2

问:你目前在家庭财务方面的做法,是否有助于我们亲密关系长期而健康的发展?

答:没有帮助。我一直疏于对财务状况的认真梳理。基本都是坤哥一个人在承担对我们财务情况的监督。我总是找各种借口逃避,或者粗粗看过,确定没有高于工资水平的花销即可。这不是负责任的做法。


#3

问:为了促进我们亲密关系的长期发展,面对我的底层恐惧,目前我最应该做的是什么?

答: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我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有清晰的了解。清晰的意思是我知道在不动用存款的前提下,每个月的收入可以支撑我们旅居过程中的支出。为了做到这一点,我需要树立过去的花销规律,确立每个月的花销总预算,并严格执行这个预算。

 

#4

问:那么对于你来说,最容易启动的第一步是什么?

答:我知道我们之前已经在用notion(一款笔记应用)记录之前的花销,我可以从这些历史花销里面入手,总结出我们前几个月旅居中的花销规律,得出总预算和花销名目等。然后再看看有没有其他简单的记账应用可以做日常记录。


在上面的这四个问题中,第一到第三个问题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建立一个具体、清晰、明确的【承诺】。一个承诺对应一个具体的洞见。比如,我在面对自己对于财务状况的底层恐惧这个问题上的承诺则是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有清晰的了解。并且详细定义了清晰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几步下来,你的承诺越具体,越清晰,越明确,过渡到第四个关于【行动】的问题,就会越自然。



(图源:unsplash)


我们首先来看看【承诺】在我的教练语汇中的定义是什么。

【承诺commitment】


对自己长期的人生状态和人生方向,建立符合自己底层价值观,并能满足自己深层次需求的,能引发积极改变的信念。


为自己设定一个【承诺】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可以让我们在一定时间内停止内耗,将注意力放在这个靶子上,尝试执行一段时间之后,自会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在面对一个难题的时候,如果是在内耗的状态下,通常会有两种应对模式:

1)“执念模式”:在脑海中不断扮演各种角色来试图说服自己,却迟迟无法做出决定(比如面对两个选择A和B,如果我们发现自己长期陷入到底选A还是选B的困扰中,往往就是进入了执念模式)

2)“逃避模式”:用可以想象到的任何方式逃避面对这个问题(比如在我的故事中,我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知不觉地选择了逃避面对财务问题,从而造成各种情绪上的内耗和沟通上的障碍)


而【承诺】的出现则是打破这两种模式僵局的第三种方式:以一种线性的思维先去执行,然后根据自己的体验在变化中做出调整。参考下图说明:



所以你看,我们并不是需要承诺来立刻帮我们实现某个愿望或者变化,而是使用它的力量来帮我们在执念或逃避的困境中开启一个出口,进而借由这股力量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了解了【承诺】是什么,以及它能带来的力量之后,你可能会好奇,我们要如何制定承诺呢?在制定承诺时,可以使用【承诺三原则】来思考:


1、是否直接对应积极的行为上的改变?

  • 承诺是积极的行动改变,它针对的是已经通过【洞见】得到的自己深层次的恐惧或阻碍你前进的底层信念。

  • 它不是赌气,或者是你对眼前问题的下意识“反应”。

  • 举个例子:上文中说到的“打车”事件,如果我还是陷在“不配得”的评判中,我很有可能因为赌气做出不选择打车这种出行方式的承诺。而真实的生活中,每一次面对要不要打车我还是会不开心或者觉得自己没有选择权,这个承诺自然会失效。有效的承诺通常是中性的,你面对它时通常是平静而坚定的,没有过于波动的情绪体验。

2、是否满足自己深层次的需求?

  • 承诺与自己深层次的需求对应,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不是为了讨好对方或者快速解决眼前的问题。

  •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想要立刻解决当下的某个问题来息事宁人,而做出“违心”的承诺。

  • 举个例子:在过去与家人的沟通中,有次妈妈提到我有段时间没有经常和他们联系,因此表达了不快。对此,我一开始的反应是“承诺”会每天打电话,来避免和妈妈的冲突。但真正执行起来,每次打电话都像例行公事一样,想着什么时候可以结束聊天,好让我回到正常生活中。很明显,这是一个“违心”的承诺。它对应的是我的一个虚假需求:息事宁人,先让长辈开心。我真正的需求是和妈妈建立开放分享的关系。调整之后,我不再要求自己每天打电话,而是选择合适的机会与她分享,询问她的生活。

3、是否跟自己的价值观一致?

  • 承诺一定是与自己的长期看重的东西是一致的,与自己深层次的理想自我方向是和谐的。

  • 举个例子:我的一个朋友,在新年时给自己许下承诺,要持续提高极限运动水平,在滑雪和潜水上有所突破。她后来才意识到,其实她深层次的理想自我,并不是一种不断追求刺激的生活,而是在人际关系中确立自己的价值感。因此这种承诺,跟自己长期真正看中的价值观,就产生了错位。我也有过类似的阶段:在刚刚进入咨询行业时,跟自己承诺我要快速自我成长,所以做了几个高曝光、高价值的客户项目。可是完成项目并得到肯定后,我心里并没有想象中的快乐。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探索后,我才意识到自己内心真正看重的,不再是世俗意义上的通过做外界认为有价值的,有成就感的事情来获得成长,而是和其他人更深度的,心与心的连结,这也是我后来离开咨询行业的原因。

  • 承诺是否跟自己的底层价值观一致,其实一开始很难被发现。往往只有承诺确实兑现了,却发现自己内心得不到满足,才会意识到这种【错位】。这就又回到了文章开头提到的【洞见】。想要做出长期的、有效的改变,我们必须要先回到自身,挖掘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未被满足的需求。我的教练工作中,经常涉及到的,就是要帮助客户梳理这种错位感,识别他们真正的需求,产生这些【洞见】。

  • 为什会产生这种【错位】?其实,我们都没有想象中的了解自己。很多时候我们的价值观和底层信仰,通常会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并非是符合自己本心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想要做出改变,却无法真的找到驱动力的原因。或者说,我们做出改变的动机,并不是自己内心真正看重的。这时,就可以使用教练这面“镜子”,来帮助你找到本心的价值观啦。


除此之外,我们还比较容易把【承诺】和具体的【行动】混淆。和大家分享几个我亲身实践,以及在与客户的教练工作中常见的两种承诺对比:



可以看到,表格中的“表象承诺”通常是“真挚承诺”驱动下的一种具体行动。但仅仅依赖这种表象承诺,通常无法坚持,反而渐渐会变成是对自己的一种限制。而在教练工作中,我们会更多去关注到这种表象承诺背后,客户真正想要的生命状态是什么样的。也可以理解为,“真挚承诺”是对自己长期人生定位和人生方向的承诺,并不局限于具体的策略。为了满足这种人生方向,用什么样的策略都可以,这就给客户在具体执行上提供了灵活性。


关于【承诺】的例子举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了,其实在生活中,我们都在下意识地做着各种各样的“承诺”。只不过,多数时候,这些未经检视过的承诺,并不符合上文提到的【承诺三原则】,比如说是为了赌气做出的承诺,或者跟自己的底层价值观产生了错位。所以,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回想一下,自己过去有没有做出一些承诺,但却没有行动上的改变?用【承诺三原则】来解释一下,你可以找到答案吗?


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承诺】为何有力量,四小问帮你梳理自己的承诺,以及其他帮助你建立承诺的小贴士:


小贴士



【承诺】帮助我们停止因进入“执念模式”或“逃避模式”所产生的内耗,而瞄定一个积极的,符合自身价值观和理想生命状态的底层需求,确立改变方向,进入行动模式。


【梳理承诺四小问】


1.【梳理生命需求】通过[此处插入你获得的关于自己的洞见],我发现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


2.【加深改变信念】我目前的行为和做法,是否能够帮助我促进我想要的结果?如果不能,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


3.【建立真挚承诺】为了[此处插入需求],我需要树立的积极的、能够引起改变的、同我深层次需求和理想自我相一致的承诺是什么?


4. 【设立行动计划】为了做到[插入上一题答案],最容易启动的第一步是什么?(如果到了这一步,你有了更多对于行动计划的想法,可以直接列出来;对于像我一样有“启动困难症”的朋友,可以列出最容易启动的第一步,用一个小行动的能量推动下一步行动的产生)


【温馨提示】


  • 最初开始尝试梳理承诺,可以把它用笔写下来,有助于整理思路,也可以避免做出下意识的表象承诺

  • 非常建议将自己做出的承诺分享给身边至少一个人,并告诉他们你需要什么样的支持。这样既有了自己创立的“监督机制”,也在这个过程中与他人产生了积极的连接

  • 不必担心设立了承诺就一定不可以再改变了。设立承诺本身就是一个对内在需求进行挖掘的结果。当你对自己了解的更加深入,有了新的【洞见】之后,可能发现新的承诺更能满足你的需求。可以重复这个过程,再找到能够引发你行动的新的承诺就好啦。

  • 善待自己。信守和实践一个小承诺所需要的能量要比想象中多,毕竟做出改变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先从小的承诺做起,一次尝试实践一个承诺,慢慢建立起信心之后就可以树立更大的承诺啦!


写到这里,干货的部分就结束啦!


估计还有朋友会好奇,我的打车故事后续。在做出【彻底搞清楚财务状况】的承诺之后,我执行得怎么样呢?


答案是,目前还不错!我通过梳理之前旅居记录的各项历史支出,明确了我们旅居生活中的主要花销名目,并分别设立了预算。之后找了一款叫every dollar的应用来记录每项支出。


一开始确实还是隐隐有些限制感,感觉不能像以前那样兴致所至就做出消费选择了。后来在每次有消费冲动的时候,就想想我的承诺,它不是为了限制我,而是一个符合我本心,满足我深层次需求的选择。最终是为了减少生活中的恐惧,给我自己创造更和谐的亲密关系。


当我明白,我做出的承诺,是我爱自己,照顾自己的表现,是为了更长期的,可以自由自在的成长,我便发现当下的限制就不再是限制,而是一种自我关怀和创造性的努力。


也祝愿大家可以连接内心深层次的自己,给自己郑重许下真正符合自己底层价值观的承诺。我一直相信,只要用最真诚的心,足够连接自己,宇宙里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正在向我们敞开。


咨询Effie个人的教练业务,扫码并注明“教练对话”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