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法律实务中成长 | 金法槌杯冠军清华大学赛队感想

清华大学代表队 法律竞赛 2022-03-20









编者按:

近年来。国内模拟法庭赛事蓬勃发展,“金法槌杯”模拟法庭作为颇有影响力的一项赛事,吸引了许多法学强校参赛。清华大学代表队在今年的竞赛中获得本科生场最佳原告组奖两项个人奖。“法律竞赛”有幸邀请到了清华大学代表队分享参加“金法槌杯”模拟法庭竞赛的心路历程。在此特别感谢清华大学胡家涵同学对本稿的促进。


1

赛 / 事 / 简 / 介

上海市法学会和上海大学联合主办的“金法槌杯”模拟法庭由上海大学法学院创办于2009年5月,是华东地区唯一举办的跨区域实战型模拟法庭大赛。目前,该赛事已经连续举办十五届,逐渐摸索出一套无底稿、无排练、真案例的实战型模拟法庭的组织实施方案。近年来,大赛影响力不断增强,参赛院校覆盖了长三角地区法学学科评估A以上及大部分985院校。赛事得到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上海教育电视台、新民晚报、上海法治报、中国社会科学网、社会科学网等权威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深入报道。

2

参 / 赛 / 感 / 想


刘思羽

清华大学法学院2018级学生


现在回想起这一切,就像一场梦。梦中的我们努力、坚持、克服一重重难关,最后得到了惊喜的结果。很多在当时看来有些困难、心累的事情,现在纷纷蒙上一层滤镜,向我说着:“日后也要一直努力啊!”备赛过程中,老师们给予我们关切和指导,学长学姐们向我们传授经验,室友和朋友给予我鼓励和支持,感谢这些可亲、可敬、可爱的人!
我今年大三,以前参加过一些包含模拟法庭的课程,但正式代表学校参加模庭比赛是第一次。早就从参与其他赛事的同学们那里知晓了备赛的要领和辛苦,但当重任落在自己肩上的时候,还是有些慌张无措。一个好的团队对于模庭来说非常宝贵。我认为我们这次能够获得不错的成绩,最主要的原因是团队培养出了默契,逐步形成了恰当的合作方式。
首先,接到赛题后第一时间研读、讨论。金法槌杯和我以往了解的模拟法庭赛事有所不同的是,它非常重视与实务接轨,所以案件材料由大量证据和笔录组成。我们需要首先厘清案件的发展脉络、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及核心争点。初期我们用了一天的时间研读赛题,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逐步展现出各自的特点和思维模式。
在写诉状分工的时候,我倾向于按照大家的特点分配合适的任务。思维严谨的同学主要负责梳理案件事实和证据,热衷于研究法律问题的同学主要负责查找学术观点,经验丰富的同学负责确定结构和修饰语言。分工是相对的,合作是绝对的。我们每天都会就新思路展开热烈讨论,不断扬弃;互查彼此书写的部分,文档里都是密密麻麻的修订痕迹。
闷头准备遇到瓶颈之时,老师的点拨尤为关键。初期我们沉迷于梳理案件事实和对应的法律依据,全面开花却没有重点。直到我前去请教民事证据法的老师,老师提出一连串关于争议焦点、请求权基础的问题,我竟支支吾吾地答不出。这时我才意识到,前两天闷头准备看似有许多进展,但其实并未抓住原告方制胜的关键。及时调转方向后,我们的备赛才步入正轨。
模拟法庭备赛的关键是要保持怀疑的态度,不断尝试自我否定,时不时代入被告方的视角并准备充足的抗辩理由。上场前,我们不断模拟可能发生的交锋,准备了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的memo,方能在场上保持从容镇定。我们也犯了一些错误,比如撰写起诉状时总想着做“加法”,殊不知一条完整且完善的逻辑链才是关键。
最后,我想真诚且隆重地向金法槌杯主办方表达感谢和敬意。从赛程设置到赛题设计,再到模拟取证、质证、审判三个比赛阶段,我都能感受到主办方的热忱和用心。此次比赛给了我严峻的考验,宝贵的体验和满满的收获,也鼓舞我继续努力奋进。希望自己能够不忘初心,秉持着热爱和勇于挑战的精神,在法律实务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图源清华大学参赛队员

王琨

清华大学法学院2020级学生


一直以来,我都对法律实务有着好奇和向往。这次参加金法槌杯模拟法庭比赛,我以原告方诉讼代理人的身份参与案件的证据搜集和整理、书状撰写、证据交换、以及庭审全过程,算是如愿以偿体验到了法律实务工作的挑战和意义。
作为大一学生,没有多少专业知识储备的我,一开始拿到赛题的时候毫无头绪。赛题是关于质押车买卖合同纠纷,又涉及二次抵押和隐名代理等问题,案例材料长达几十页,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错综复杂,加之从赛题发布到提交书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因此备赛初期,我最大的感受是时间紧、任务重,而且到处都是知识盲区。由于缺乏专业基础,面对案件涉及到的许多关于物权法、债法以及民诉证据规则等知识,我只能通过自学查阅的方式进行弥补,整个备赛的经历对我而言也是不断接触新的法律概念、不断丰富自己专业知识储备的过程。
在师长的指点帮助下,我和两位队友从复杂的案件材料里抽丝剥茧,整理案件事实、归纳争议焦点。通过大量的法条和类案检索,以及每天长达数个小时的交流讨论,我们逐渐厘清了备赛的思路和方向,依据案件事实和法条确定了诉讼请求和请求权基础,并且参考法条释义和学者观点进行法理论证,较为顺利地完成了证据目录和起诉状的整理及撰写。
金法槌杯比赛属于实务模庭,不仅在提交书状时要附带证据目录,而且庭审环节要进行举证质证,甚至原被告双方可以申请证人出庭,与现实法庭高度相似。因此,准备庭审的时候,我们在中国庭审网上找了许多真实的庭审视频观看学习,了解庭审的程序以及用语规范。此外,我们对庭审中需要用到的代理意见书、质证稿和争点Memo进行了反复的斟酌修改,其中代理意见书甚至写了五版。在法庭辩论环节,由于我们提前准备的争点Memo中囊括了请求权基础、学术观点、类案和抗辩观点,而且针对对方可能的主张以及对方针对我们的主张可能作出的反驳都做了充分准备,所以被告的陈述和抗辩基本都在预期范围内,我们便可以游刃有余地进行反驳和回应,将对方的论点一一攻破。关于法庭辩论,我认为与一般的辩论赛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法庭辩论中仅靠流利动人的说辞无法说服法官,双方的观点和主张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法条的适用解读以及对案件事实的涵射是法庭辩论取胜的关键。
近一个月的备赛期里,赛队的每位成员都全力以赴,尽管在复盘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书状撰写和庭审表现方面的一些不足,但评委的肯定以及“最佳原告组”的荣誉还是令我们备受鼓舞。此次模拟法庭比赛经历不仅让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法学综合素养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升,也让我在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满足感,更让我感受到了团队协作和配合的重要性、收获了深厚的友谊,希望自己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到法律实务的学习和历练之中。
图源清华大学参赛队员

潘研

清华大学法学院2020级学生


作为大一新生,金法槌杯是我参加的第一个模拟法庭竞赛。我们的团队能获得奖项并在“法律竞赛”公众号上发表感想,可以说是意料之外的惊喜。在此首先感谢老师、学长学姐们的指导以及“法律竞赛”公众号的信任。在此次参赛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夯实基础是迈入模庭的门槛王泽鉴先生曾说,法律人的重要能力之一是“往返于法律规范和构成要件之间”。因此,准确掌握法规范是灵活运用的先决条件。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我已朦胧地体会到这一点,但金法槌杯作为贴近实务的模拟法庭,让我切实体会到了牢牢掌握法规范的重要性。
与在试卷上答题不同,诉状上每写下一个字、法庭上每说出一句话便很难更改,唯有打牢基础才不会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由于基础不牢,我们在备赛初期一直纠结司法鉴定书的证明效力是否因超过期限而失效、抵押权人和质权人的权利有何不同之处等问题,浪费了大量时间。万幸在老师和学长的指导下,我们确定了本案的请求权基础并以此为核心撰写诉状、准备庭辩,才获得了奖项。
(二)事实梳理是精进模庭技巧的法宝在法学院的学习中,我们大多强调法官思维有余,而培养律师思维不足。这集中体现在事实梳理能力的欠缺之上。然而法庭激烈的对抗性要求参赛者仔细辨认事实、排除对己方不利的证据,这也是像我一样的模庭“小白”需要锻炼的能力。
在起诉状的书写中,我们队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诉状共写了快三十页,其中还有数页表格;内容上也是面面俱到,从主体适格到未过诉讼时效全部罗列。比赛结束后,评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把起诉状当论文来写”,渴望仅仅凭一纸诉状封上对方的口,却忽视了这样反倒可能提醒对方我们的弱点所在。
因此,事实梳理的技巧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发现”,还有为众人所忽略的“隐藏”。在围绕争点梳理出有关事实的基础上,如何隐藏自己的弱点、控制庭辩的方向和节奏,是每一个模庭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身临其境”是庭辩一击制胜的方法与学术讨论强调的“严谨、客观”不同,庭辩的氛围大多是对抗式的。法庭上,原被告的诉讼代理人应当站在被代理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使其利益最大化。正如奥维德所说,“为自己的利益争论,人人都是辩论家”。因此,调动充沛感情的能力是优秀律师的必备技能。
在比赛结束后,评委对我们的评价是“十分理性冷静,但在感情上稍有欠缺”,这实际上是比赛中许多队伍的共性问题。在习惯学术讨论的氛围后,如何在法庭上利用感情引导法官,是一项很大的考验。因此,学会共情而非仅仅抽象的谈论法条是博得法官自由心证认可的武器。
图源清华大学参赛队员


 近期推荐 

讲座推荐 实习速递 征文速览

近期DDL / 交流群周报

读书圈打卡 | 一起打卡学国际法吗?

参赛者将赛题变带入现实:专访Jessup 2021年赛题作者
正赛公开场次录屏(二) | 2021年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

快讯丨JESSUP 2022赛题最新消息来了!

编辑 | 柯宇

点亮在看,知识又增加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