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南一条腿”是指咱民进的谁?看了他的精彩演出就知道了

2017-09-22 阮琦 开明视点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13249f2ocq&width=500&height=375&auto=0

林为林在《大将军韩信》中精彩表演片段

人物名片


林为林

民进会员,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项目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浙江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两次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获首届文华表演奖、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等。

集贤能  示国威  显风采

——“江南一条腿”林为林的昆曲人生

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戏曲表演班见到林为林时,他正利用休息时间为浙江昆剧团“代字辈”的三位小武生排练折子戏《林冲夜奔》。“小林冲”们的唱腔犹带着变声期特有的嘶哑,表演却颇有章法,将林冲含冤负屈、英雄落魄的悲凉与激愤描摹得惟妙惟肖。一招一式间,他们的身影仿佛与四十年前初出茅庐的林为林重合在了一起。一代人登上艺术巅峰,一代人在舞台上崭露头角,一代人刚刚步入昆曲这门古老艺术的殿堂。这是艺术的传承,更是精神的传承。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林冲夜奔》对林为林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1979年,进入浙江昆剧团学员班的第二年,林为林跟他的启蒙老师、著名女武生张正堃学的第一出戏就是《林冲夜奔》。江南昆曲多为“三小戏”(小生、小旦、小花脸),林为林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武生行,他说:“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受样板戏影响很深,耳濡目染之下,我从小就崇拜英雄。进了剧团又想当英雄,就只好选武生这一行了。”


寥寥数语的背后,是长年累月的汗水、辛劳和伤痛。夏天酷暑难耐,林为林就戴着斗笠,穿着厚呢衣服,烈日炎炎之下跟老师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细细抠了一年半,他把整出《夜奔》学下来。张正堃告诉林为林,学武生首先要练好基本功,腿是最重要的;唱武戏没有腿,就像唱文戏没有嗓子一样,林为林始终牢记:沙袋压膝、悬空吊腿,甚至刷牙洗脸、吃饭睡觉,他都不忘把腿搁着,把自己绷得紧紧的,伤筋动骨如同家常便饭。


林为林扮相英武,气度恢宏,功底扎实,台风稳健,腿功尤为叫绝,渐渐有了“浙江一条腿”的美誉,也成了浙昆“秀字辈”的领军人物。1986年,年仅21岁的林为林凭借《界牌关》摘得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是当时最年轻的“梅花奖”得主。

在北京演出时,他饰演的罗通被敌军将领戳腹挑肠,仍拼命将肠盘绕在腰腹间与之死战,其雄浑壮烈颠覆了人们对于昆曲细腻温婉的传统认知,短短40分钟的表演赢得了现场所有专家前辈的认可,更收获了观众26次雷鸣般的掌声与喝彩。林为林让昆曲武戏重新回归并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他在戏曲界的名声越来越响,“浙江一条腿”便升级成了“江南一条腿”。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1324p1493o&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不息为体 日新为道

有六百多年历史的“百戏之祖”昆曲,最初是“文武双全”的,后因剧本创作、演出条件、观众群体的限制,加上武生演员容易受伤、艺术生命短,逐渐“文强武弱”。林为林却独树一帜,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性格鲜明、令人难忘的昆曲“大武生”形象。

2007年,他以《公孙子都》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华优秀表演奖”,并且“梅开二度”;2017年,又凭借在《大将军韩信》中饰演的韩信一角摘得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


五十岁“高龄”的林为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每天保持三四个小时的训练时间,一天也不敢放松自己。筹备三年,迎来201412月《大将军韩信》在杭州首演。他将对韩信命运的感悟与自身独有的气质融汇在一起,为每一个动作注入了灵魂。最后一幕,韩信在长乐宫身死的刹那,他全身披挂着30多斤重的行头,在2米多高的高台上,以原地翻转“540度僵尸”(旋转540度自由落体,背朝地像僵死的尸体一样重重摔在地上)为英雄悲剧的一生画上了休止符,震撼了全场观众。

任重道远 矢志不渝

“昆曲是古老艺术,但不是陈旧艺术。古不陈旧,新不离本,是当代昆曲人追求戏曲创新必须坚守的理念。我们既要原汁原味地继承和展现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又要赋予昆曲艺术新的时代内涵,这样才能有好的出路。”林为林的几部新编历史剧,一反以往“非忠即奸”的扁平化人物塑造方法,而是注重解读人物性格、凸显人物命运,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绘;表现手法上则不断地寻求创新和突破,以适应时代的节奏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比如将古琴、古筝、箫等以往在戏曲配乐中很少使用的民族乐器与戏曲打击乐相互交融,描绘战争场面的壮烈恢弘与金戈铁马;运用舞台声光舞美的变幻,丰富背景,渲染气氛,增强演出效果等等。

他创作编导了《临川梦影》向汤显祖诞辰460周年致敬。《临川梦影》以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为基础精编而成,将原著182出戏浓缩到两小时,展示“四梦”精华,并将汤显祖搬上了舞台,成为贯穿全剧的人物。

林为林还探索昆曲与佛教的“跨界”融合,与香港志莲净苑合作,自编、自导、自演了《未生怨》、《解怨记》、《无怨道》,可谓是昆曲界首创。三部戏的题材均来自佛典故事,具有劝善惩恶的意义,多次在香港及东南亚各地巡演均取得了成功。

林为林还把每一次演出都视为传播弘扬昆曲文化艺术的良机。20世纪90年代初,他去台湾办专场演出,在台湾艺术大学授课,还几乎跑遍了台湾所有的大学,倾情讲授“昆曲武艺之美”。他还尝试开展“昆曲进校园”活动,培育了一大批青年观众。

昆曲是一门口口相传的艺术。20世纪20年代,“传字辈”从前辈那里学习传承下来了五六百部传统折子戏,而现在在剧团挑大梁的“万字辈”学到的可能还不到百部。林为林痛心地说:“随着一代代昆曲人的离去,很多东西都失传了。我身上还有五六十个昆曲武生、小生、老生的戏,一定要好好地传下去。”如今,林为林卸下了浙江昆剧团团长的职务,在浙江音乐学院任教。他说:“当代昆曲人背负着昆曲艺术传承与发展的使命,所以剧目不能丢、传承人不能丢,一定要培养好青年艺术人才和青年观众群体,这才是昆曲艺术根植的土壤。”

在这昆曲的斑斓世界里,林为林的艺术人生沁香悠远,他带我们走进园林,看到了春色如许。


推荐阅读

把二人转搬上春晚舞台和《曲苑杂坛》的第一人

盛小云:李安导演心中完美的“王佳芝”

这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仙侠剧

那啥?未来买新房都应是精装修?施杰这一提案在成都先落地

《济公》主题曲演唱者也是咱民进会员哩

“80后”王荔:武汉汉剧院演出团第一副团长+梅花奖得主

【民进书事】民进有位作家写了个赵孟頫传

姑苏巷里一枝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