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

王祥 重庆瞭望
2024-09-08

政绩观如同一面镜子,反映的是领导干部的原则立场、为政理念和责任担当。


前不久,在党纪学习教育市级领导干部读书班上,市委书记袁家军强调,要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以实干实绩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富一方百姓。


今年是重庆改革攻坚突破的奋斗之年,面对新的时代使命和战略定位,全市干部队伍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多树立一分,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就会增加十分,改革发展的动力就会增加百分。


▲5月10日至11日,市委举办党纪学习教育市级领导干部读书班。记者 苏思 摄/视觉重庆

树立为民造福的政绩观,才能赢得民心、凝聚民意


政绩观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民心能够感知它的温度;政绩观虽然各有侧重,但民意是它的统一画像。干部为官一任,只有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只有在一件件为民服务的小事上走心,群众才会支持。


2022年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的谭天平,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代表。他虽然一直奋战在城口县的基层乡村,但始终把民心民意作为政绩观的“压舱石”。


担任周溪乡鹿坪村“第一书记”期间,谭天平以中药材为集体经济突破口,使鹿坪村成为全县第一个全民分红的行政村。分管周溪乡脱贫工作后,他指导建立起8个产业扶贫基地,使全乡集体经济收益达120多万元。脱贫路上,让老乡们腰包鼓起来,就是正确的政绩观,就能获得群众的支持。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任务十分繁重。这考验着干部们的能力水平,也检验着干部们造福于民的政绩观成色,需要有更多的“谭天平”,才能让赶考路获得更广泛的民意支持。


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民心是最大的动力。干部们要以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开路”,让轨道交通既装得下公文包,也容得下竹背篓,让城里的孩子与农村的孩子享受到一体化的教育资源,让就业岗位更多、医疗保障更好、经商办企更顺,把一张张“问题清单”变成“成效清单”。


▲高新区白市驿镇黄金社区,社区书记和志愿者一起走访入户倾听民意。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以为民造福的政绩观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才能赢得群众信任


政绩观既连接着民心民意,也影响着政治生态。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光明区区长孙连城秉承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政绩观,他碰到信访问题绕着走,甚至支坏招;接待人民群众时虽满脸笑容,但到点下班。作为一区之长,其不作为的政绩观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的和谐稳定。


从文艺作品到现实生活,一些“孙连城”们看似不争不抢、“人畜无害”,实则影响干群关系,甚至会放大消极影响;一些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急功近利,大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污染了地方政治生态。


在湖北丹江口,不动产登记人员尚丽娟不作为,对群众前后四次申请均不予办理;在山东威海,有关部门人员对消费卡退费问题“踢皮球”,扯皮时间长达52天;在贵州,原政协副主席李再勇肆意违规举债融资,造成重大债务风险,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政治生态如同自然生态,稍微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而一旦污染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建设现代化新重庆,就要持续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以良好作风来保驾护航。


而重庆,一直在这样做。2023年,全市持续查处“四风”问题,其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政绩观错位问题,约占总查处问题的40%。要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富一方百姓,领导干部就要以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助力政治生态营造,赢得老百姓的信任。


▲永川区,300余名党员干部通过直播全程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树立为民造福的政绩观,才能让新重庆在追赶中更上一层楼


政绩观不仅关乎一人一事,更关乎一时一域。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任务,全市干部队伍是否牢固树立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在困难面前敢作为,在差距面前快作为,在不足面前善作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进度与成色。因此,要在思想与行动上补齐短板。


在思想方面,干部们首先要“三问”自己: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面对新的时代使命和战略定位下,要冲破因循守旧的条条、破除惯性思维的框框、摆脱墨守成规的束缚,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谋划发展的新蓝图,以推动工作的新路径开创事业的新局面。


在落实国家战略方面,政绩观要具备“国之大者”的成分,要以奋进姿态,不断以一域服务全局。比如在推动西部大开发上,要努力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进一步提高经济贡献度;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要明确新标杆,持续深化“十项行动”。


在发展经济方面,重庆虽然已是西部首座“3万亿”大城,但不能安于现状,要不断在技术赋能、结构优化、政策支持、营商环境改善上持续努力,不断缩小经济强省、经济强市的差距。


在改善民生方面,重庆不断织密民生保障网——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538公里,累计分配公租房56.5万套,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650万人……但全市干部队伍应清醒看到,这与人民群众的期盼仍有差距,仍需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快作为、善作为,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满意指数。


正视差距才能清楚前进之路,认识不足才能明白发力之点。当下,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已从全面部署到纵深推进,全市干部队伍要牢固树立为民造福的政绩观,打好“大算盘”、跑好“接力棒”、当好“栽树人”,持续解决改革发展的瓶颈、民生改善的短板,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助力添彩。



责编丨郑钰潇
责校丨周宝琴 程正龙
审核丨王方杰

长期征稿,每篇稿费2000~10000元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
往期精彩内容

● 珍惜生命是一种责任

求职观念分歧如何化解?

● 真相至上不是流量至上


扫二维码添加重庆瞭望小编微信
邀请加入读者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重庆瞭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