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难忘的电影插曲

李动 夜光杯 2019-09-22

当年流行的电影插曲,隐含着演唱者对青春的体验和时代的特征,直接宣泄着个人的情感和对美好过往的回味。

不久前,电视台的编辑打电话要采访我,说是看了我写电影的文章,请我谈谈对70年来中国电影发展的看法,并请我找一些与电影有关的资料。放下电话,我从书橱里找出了一本棕色的笔记本,里面都是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抄写的电影插曲。

看着这些熟悉的歌曲,想起了当年抄写电影歌曲和学唱歌曲的碎片往事。印象中最早学唱的电影歌曲是《红色娘子军》插曲,我与小伙伴以调侃的形式大声吼唱“向前进,向前进,走到大门口,摔了个大跟头,想想真懊恼,想去跳黄浦,不能跳,不能跳,家里孩子多,还有一个大老婆。”唱罢一阵哄笑。

那时大多数的电影都成了毒草,里面的插曲也成了“黄色歌曲”。虽然这些电影歌曲被禁唱,但挡不住人们对美的追求。记得曾抄写过《流浪者》《五朵金花》等电影插曲,虽然我没看过这些电影,也未听过这些插曲,但凭着仅有的简谱知识,无师自通地乱哼瞎唱,虽缺五音少六律,但还像那么回事。有次,邻居红宝听我哼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惊讶地说:“这不能唱的。”是的,我在公开场合不敢唱,私下里却如痴如醉地哼唱,这些歌曲给饥渴的精神生活带来了难以言说的享受。

高中毕业,有幸当兵,离开上海时,带上了抄写的两本黑色硬封面的笔记本,哥哥劝导说:“这些千万不能带到部队里,会影响你的进步。”临别,只能忍痛割爱地放下。

到了部队,我又抄写了一本公开放映的电影插曲,诸如《红星照我去战斗》《迎着风雨去战斗》等,印象最深的有三首电影插曲。一首是《长征组歌》,看完电影,被贾世骏、马玉涛和张正富、耿莲凤等歌唱家的演唱所倾倒。那天,发现机械组拉小提琴的迟姓老兵,有《长征组歌》的词谱,我像发现新大陆似的高兴,赶紧借来如痴如醉地抄写,反复吟唱,一首首背诵歌词,还模仿词作者萧华将军的笔法,写过抒情长诗,中队出黑板报的上海老乡蔡耀用毛笔字抄写后贴在了营房的墙上,引起了小小的轰动,我被人称为是诗人,感到特别豪迈。

第二首电影插曲是王玉珍演唱的《洪湖水浪打浪》。那天晚上,刚吹了熄灯哨,我拿着脸盆来到篮球场水池边洗漱,突然远处飘来了“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啊”优美抒情的歌声,因为离开得太远,声音时段时续,我匆匆洗漱回到寝室披上军大衣,戴上雷锋帽,冒着风雪向传来歌声的师部礼堂的大喇叭走去。心情激动地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那种感觉就像寒冷的露天,突然泡进温泉里那种刺激和陶醉,如今每当听到这首抒情的歌曲,脑子里就会幻化出大山深处大雪弥漫的情景。

第三首令人陶醉的电影插曲是越剧《红楼梦》插曲。那时部队看电影都安排在露天足球场,因痴迷过《红楼梦》里的诗词,故对越剧《红楼梦》的唱词爱屋及乌。那天看电影前,我特意带上了小本子和钢笔,边欣赏电影边黑灯瞎火地抄写银幕上的唱词。回到宿舍整理时,字迹像螃蟹爬行一般,经过仔细辨认和精心整理,记下了部分的歌词。至今还记得“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白云刚出岫”。没想到十多年后,与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一起创作电影剧本时,终于见到了扮演林妹妹的越剧演员王文娟,她热情地从冰箱里取出一块冰砖给我吃,那时小冰砖两毛钱一块,属于奢侈品。

翻阅40年前抄写的歌曲笔记本,里面记载着我对电影的痴迷和对电影插曲喜爱的浪漫情怀。那时的每部电影,似乎都有插曲,许多电影烟消云散了,电影插曲却流传了下来,传唱至今。我与同龄人唱卡拉OK时,大家都喜欢点唱当年流行的电影插曲,这些歌曲隐含着演唱者对青春的体验和时代的特征,直接宣泄着个人的情感和对美好过往的回味。


关于我们:

本公众号乃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的官方微信,《夜光杯》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副刊,在微信平台,我们将以全新的面貌继续陪伴您。欢迎免费订阅,我们将每日精选两篇新鲜出炉的佳作推送到您的手机。所有文章皆为《夜光杯》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点击下面的篇目链接,可重读夜光杯微信公众号7月高点击率美文:

上海人的熟小菜

弄堂里的回味

高高的跳伞塔

哪吒:带着“烟熏妆”的魔童

一双筷子的家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