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人讲规矩

羊郎 夜光杯 2019-09-22
有规矩,呒规矩,在上海话里有很高的使用频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呒规矩,在上海话里有很高的使用频率。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到上海闯荡的外来移民如过江之鲫有规矩不成方圆上海的确是一个讲规矩的地方。
上海人生活中都有做事讲规矩,做人守规矩,对不谙事理的人做规矩的潜意识。上海人市井生活里的规矩,也因了移民社会的优势博取众长,各地人士的一些带有乡土气息的良好的习性在上海这座城市里“调一调”,犹如鸡尾酒一样,调出了上海特有风味的本地人规矩。
上海弄堂生活常常是半透明的环境,所以大人教育小人,给自家小人讲规矩做规矩也是体现家教的一种方式。一家人在屋里厢坐下来吃饭,大人不到位,小人就动筷子,这是呒规矩;吃饭不能吧唧吧唧出声音;孔子云“食不语,寝不言”,上海人家讲究吃饭时不允许哇啦哇啦讲闲话,以免唾沫星子乱飞。“吃饭饭碗头端牢”,这也是大人教育小人的常用语,不端牢饭碗意味着将来寻不到工作没有饭吃。还有,不能用筷子敲饭碗,更不能将筷子插在饭上,这是诅咒人的大不敬行为……侬看,光是吃饭一项就有这么多小辰光大人耳提面命的规矩。
上海人生活里的规矩很多都和礼仪教养有关,礼多人不怪,有利于人际关系和谐。上海人家蜗居在石库门,屋里厢有好东西吃了,是藏不住掖不住的,隔壁邻居即便眼睛看不到,但鼻子一定能闻到,所以不好意思独享,总要给隔壁人家盛一碗过去,而隔壁人家也不会把空碗还回去,碗里总要放上几块糖什么的以表谢意。人情大如债,六月里的债还得快,还了心里没负担。
石库门里空间逼仄,免不了互相串门聊家常,但是走人后不要忘记轻手轻脚地把门关上,否则弄不好给人戏谑一句:侬怕尾巴轧脱啦。上海人讲究做人要识相,不要随便抢人的风头,要成人之美,更不能做背信弃义“戳轮胎”“下拆洞”的事体,一旦被人贴上这种标签,背后头要被人指手画脚的。反之,做事体“上路”的人,即按上海人默认的规矩做事的人会一直得到大家的赞许,以至于“上路”还是“勿上路”成为沪上识人头的一种标准。到菜场或其他集市摊头买东西,买货人总希望斤两实足,提秤的人总会让你看到秤杆是向上翘起的,在买货人眼里这就是“上路”,即给人面子,让人开心。
生活中总免不了求人帮忙,但规矩是不提过分要求,不强人所难,不让人难堪,所以讲规矩的求人者总是自己先斟酌再三,换位思考,所谓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想想别人,想周全了然后再择时开口,及至事情解决了,即使没有过分烦劳到别人,也要再三说“难为侬了,难为侬了”。这是规矩,也是礼数。
有了规矩在,才有秩序美。在公共场合一旦众人按下规矩的默认键,就会省去一些是非,起到定分止争的效果。都说上海人善于排队,排队时间长,难免有人要在队伍里进进出出的,人群里就会有人出来拿支粉笔在排队人衣袖上编号,既可以防止被人插队,又可助有人一时离队能够无争议地回归。这编号者不是公家人士,但大家认同,这是对秩序的默认。历史上堪称排队之最的应是世博会期间,有的参观项目排队时间甚至达到八小时,其排队时间之长,排队人耐力之久,尤其是秩序之井然,令人叹为观止,其中上海人排队规矩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
有形和无形的规矩管着所有的人,对做事做人不守规矩的,上海人就会对伊做规矩。对自家小人,大人的做规矩或者是当场让伊吃一只“麻栗子”,或者干脆拖到屋里厢用竹片爿请伊“吃一顿毛笋烤肉”,让伊长长记性。有一次弄堂里两个小屁孩打架,明明是一方孩子仗势欺人,偏又碰到一个护犊子的母亲,只见那吃亏一方的母亲将自家的孩子一边打一边骂,“侬迭只小赤佬呒么家教,还要仗势欺人啊”,打的是自家小囡,骂的是人家小人,这也算是做规矩给不懂规矩的人看。
对外头人做规矩,有时不方便直接指责,上海的一些号称“茄人头”的女子就会做样子给人看,用身体力行的榜样力量带动对方。当然,倘若遇到屡教不改的呒规呒矩的人,上海人也会想方设法让伊吃吃苦头,促使其幡然醒悟,做一个守规矩的人。
讲规矩、守规矩是上海的一种城市品质,望其能源远流长,发扬光大。



关于我们:

本公众号乃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的官方微信,《夜光杯》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副刊,在微信平台,我们将以全新的面貌继续陪伴您。欢迎免费订阅,我们将每日精选两篇新鲜出炉的佳作推送到您的手机。所有文章皆为《夜光杯》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点击下面的篇目链接,可重读夜光杯微信公众号7月高点击率美文:

上海人的熟小菜

弄堂里的回味

高高的跳伞塔

哪吒:带着“烟熏妆”的魔童

一双筷子的家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