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厨房辩论:苏联终结的精彩预演

2017-07-24 酷哥 思想酷

盛夏炎炎,开卷避暑,识码与孩子共读好书


1959年7月24日,莫斯科,尼克松与赫鲁晓夫展开了一场著名的“厨房辩论”。有人说,这场辩论对美国的唯一影响是提升了尼克松的知名度,但对苏联来讲,却深深埋下了日后大地震的伏笔。今天推荐一篇思想酷原创首发文章供您参考(3876字,阅读约需9分钟)。对此话题感兴趣的朋友,文末为您推荐了一份先知书店精选书单“两种文明的底色---读懂美国和苏联”交流、转载、投稿及合作,请联系微信caiyunpeng789或18910623426,为了我们走得更远,请尽快关注这两个号码!为提供更优质购书服务,您还可在孔夫子网搜索“千字文华签名书店”,购买更多的绝版书和九品、六品书。想每天读到同类好文,请关注思想酷


厨房辩论:苏联终结的精彩预演

思想酷丨原创·首发



自信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强大的自信,赫鲁晓夫在1956年做了震惊世界的《秘密报告》,差点扭转苏联的走向;也因为过于自信,赫鲁晓夫在全国推广玉米种植,导致1963年发生严重粮食危机,苏联第一次从西方进口粮食。


赫鲁晓夫的自信故事俯拾即是,最著名的则是厨房辩论。按理说,厨房是人间烟火最旺之地,除了锅碗瓢盆就是油盐酱醋,但对苏联人来说,厨房是个形而上的地方,厨房的第一要义不是吃,而是政治。在苏联人的认知中,厨房等同于思想启蒙、不同政见和民间刊物!

 

这不是民俗。在赫鲁晓夫之前,公用厨房加上克格勃治理,导致告密文化疯长,自赫鲁晓夫建起今天看起来丑到爆的“赫鲁晓夫楼”后,全苏平民史上首次出现私密厨房,成为老百姓唯一可以滋养自由心灵之圣地。

 

赫鲁晓夫也很喜欢在厨房谈政治,区别在于,他不用关紧门窗,不用放大水龙头做掩饰。他甚至还嫌自己的声音太小,比如眼下,他很想用狮吼功把眼前这个美国佬放倒。

 

这一天是1959年7月24日。赫鲁晓夫的面前,站着一个谦谦有礼然而却绝不低头的人(注:在苏联你找不到这样的人---要么趾高气扬,要么奴颜婢膝),他叫尼克松,美国第34任副总统。


在与赫鲁晓夫会面之前,他非常忐忑---正值美苏冷战的高峰期,苏联导弹让美国深感恐惧。尼克松对这次访问作了前所未有的准备。他还特意去找杜勒斯支招。很多人认为赫鲁晓夫是个农夫兼疯子,尼克松笑了---能在大清洗中幸存并爬上政治高位,这人能够小觑?


晚期癌患杜勒斯用尽全身之力告诉他:"用不着去说服他相信我们的善意。他知道我们并非侵略者,他了解我们。但要让他知道,我们也了解他!当他说他主张和平竞赛时,他确实是指他们的制度和我们的制度之间的竞赛,但这只是在我们的世界内进行,不在他们的世界内进行。必须使他明白,他不能两者兼得。" 


约翰·杜勒斯(1888—1959)前美国国务卿

冷战初期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制定者


冷战专家杜勒斯的一席话,让尼克松更加紧张。他明白,两天以后,将是一场针锋相对的辩论。


这是个让人挠头的差事。如果不是美国国家展览会要在莫斯科开幕,尼克松绝对不会冒着“跌份儿”的危险来此主持---这是美国人首次获准与苏联人直接接触。

 

很多人说,在著名的厨房辩论中,赫鲁晓夫显得愚蠢可笑。但有一样,如果不是赫鲁晓夫,这样的辩论连发生机会都不会有---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美国的不参赛表明,赫鲁晓夫这样的领导人是多么难能可贵!

 

但是,赫鲁晓夫的过于自信,最终导致了他自取其辱。就在尼克松到达莫斯科的次日下午,二人携手去美国展览会参观。他们见到的第一件民品是座电视台模型。一位技术人员问他们要不要录个影。赫鲁晓夫有点迟疑,但当他看到一群苏联工人正在现场后,顿时壮起了胆子,并且迅速登上讲台,激情洋溢地对准摄影机讲起来:“美国已经存在多少年了,300年?”


尼克松不及细想,老老实实答道:“大约180年。”


“美国已存在180年了!这就是它所达到的水平,”他举起胳膊朝整个展览大厅挥舞了一下:“我们还不到42年,但再过7年,我们就达到美国同样的水平!”


现场观众被他的大吹大擂吸引住了,喜形于色的表情让赫鲁晓夫深受鼓舞,他接着说:“当我们赶上并超过你们时,将向你们挥手致意。”他以夸张的手势结束这句话,回头凝视后方,向他想象中正在向远处消失的美国挥手告别。


尼基塔·赫鲁晓夫(1894-1971)

前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1953-1964)


尼克松没有料到赫鲁晓夫会如此精明地利用美国先进的技术装备为自己的宣传服务,而且语言生动,动作表情十分丰富,心头也暗自叹服。


赫鲁晓夫赢了第一回合,十分得意。他指着一个结实的俄国工人问尼克松:"难道这个人像奴隶劳工?有这样精神的人,我们会失败吗?"

 

尼克松不甘示弱,也指着一个美国工人说:"有像他这样的人,我们是强大的!但苏联人与美国人可以一起为和平很好地工作,正像他们为建造这座展览馆一起工作一样。如果你打算赶上我们的这场竞赛,要为我们两国人民和其他各国人民造福的话,那我们就必须自由交流思想。你不用害怕思想交流嘛,毕竟你也不是样样都懂嘛。"

 

赫鲁晓夫听出尼克松话中有话,怒吼道:"如果我不是样样都懂,那你对共产主义,除了害怕它之外,也一窍不通。"


这是厨房辩论的“楔子”。第一次直面领教赫鲁晓夫讲话风格的尼克松,表现欠佳,处处感觉到措手不及。他来之前最担心的事情到底还是发生了。对准备在次年大选中收获好评且准备N年之后竞选总统的尼克松来说,他必须来个漂亮的反击。

 

他清楚哪里是最好的反击点。在一套典型的美国住宅前面,他们停住了脚。



苏联观众的交首称叹,让赫鲁晓夫没办法视而不见,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充满现代家电的漂亮厨房。看到观众眼中除了艳羡还有怀疑,尼克松觉得说话的时候到了:“购买这样一栋房子,每月只需分期付款一百美元,完全在一个普通的美国钢铁工人家庭的支付能力之内。”


赫鲁晓夫瞬间血压上升---这句话触到了他的痛处。说实话,那些火柴盒一般整齐划一的赫鲁晓夫小楼,原本充分体现出了他的伟大之处,很多苏联人长达十年的排队取号,可以代表在集体向赫鲁晓夫致敬。然而问题是,在他引以为豪的火柴盒面前,眼前的样板房实在是太出色了!

 

他刚刚到手的优势似乎要前功尽弃。但他是赫鲁晓夫,一个用特殊材料制造出来的人。他充满蔑视地说到:“你以为俄国人会被这个展览惊得目瞪口呆?可事实是,所有新建的俄国住宅都将有这种设备!在美国要得到这所房屋要有钱才行,而在我们这里,只要生为苏联公民就行。如果美国公民没有钱,就只好在人行道睡觉。你们却说我们是共产主义的奴隶!”


尼克松步步为营:“我们并不认为这个展览会使俄国人民惊讶,但会使他们感兴趣。对我们来说,多样化,选择权,有上千个不同营造商的事实,这些就是生活的情趣。我们不愿由一个政府官员在最上头作出决定说,我们只要一种式样的房屋。这就是差别...”


这句话太不中听,赫鲁晓夫急急插话道:“就政治差别而言,我们永远不会一致。如果我同意你说的,我就会受到米高扬的引诱---他喜欢辣味汤,而我不喜欢。但这并不表明我们意见分歧。”


多年以后,尼克松在《领袖们》中谈到,“我知道他说的不对,但我不清楚我自己的到底对不对。”这是美国人的谨慎一面。我们在赫鲁晓夫身上看不到这一点。


 理查德·尼克松(1913-1994)

美国第34任副总统及第37任总统


尼克松并未受到影响:“谈论我们的洗衣机各有什么优点,岂不比谈论火箭各有多大威力更好?你想要的不也就是这种竞赛吗?”

 

话题终于被带到赫氏轨道,他有力地把大姆指顶在尼克松的前胸上:“对,我们要的就是那种竞赛。但你们的将军说,你们强大到能把我们摧毁,那么我们也能拿出东西让你知道俄国人的精神。我们是强大的,我们能打败你们!”

 

在赫鲁晓夫这样一个自信体面前,令人称奇的样板房似乎暗淡了一些。不过,尼克松谨记杜勒斯的临行密嘱,回击说:"我觉得,你们是强大的,我们也是强大的,谁都不应使用武力逼人太甚,让别人感到像是收到了最后通牒似的。"

 

边说,尼克松边用手指戳着赫鲁晓夫的胸膛,来加重自己的语气:"这个时代讨论谁更强大是没有意义的,如果爆发战争,我们谁也当不了赢家,那是在玩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把戏。" 


"这话听来就是威胁,"赫鲁晓夫嚷起来:"我们也是巨人,你想威胁我们,我们将以威胁回答威胁。我们的手段比你们的强!"

 

尼克松长舒一口气,他知道自己这回合至少没有输---他把杜勒斯的嘱托发挥得中规中矩。他的表情认真但是轻松:"我们很了解苏联的力量。但是,在核时代,微小的差别无关紧要。" 


争论最激烈时,尼克松注意到有一个人挤过来,聚精会神听他们争论。当赫鲁晓夫大声说"我们也是巨人"时,他使劲地点了点头---这位除了“对,很对,非常对”,这一天基本不曾表达其他看法的人,叫勃列日涅夫,三年之后他把赫鲁晓夫赶下台,自己登了基。当然,他的话变成了“好,很好,非常好”。不过,他并未全盘打倒赫鲁晓夫,相反他继承了前任的自信,并且发扬了光大。

 

13年之后,尼克松再度访苏

勃列日涅夫已接替赫鲁晓夫


尼克松现在一负一平积一分,必须扳回一局才行,而已经积四分的赫鲁晓夫觉得可以剩勇追穷寇。在尼克松离开苏联之前的最后一顿招待晚宴上,两人打了一个赌。


这是双方交火的尾音,也是厨房辩论的第三回合。就在这天晚上,尼克松被允许通过电台和电视台向苏联人民发表讲话,他利用这个机会把这个赌说出去了:"共处的概念是完全不合适而又消极的。共处意味着世界必须分裂成两个敌对阵营。我们需要的不是两个世界而是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不同的民族可以选择他们想要的制度,所有人都能自由交往。赫鲁晓夫主席有一个预言,即我们的孙子辈将在共产主义社会生活。我们不反对他说这种情况将会发生。我们只反对他力图促使它发生。我们更喜欢我们的制度,但我们这种信念最本质的东西是,我们现在不想,将来也不想把我们的制度强加于人。世界上所有民族都有权利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选择最适宜于自身具体情况的制度。"


这样一番大胆的讲话,事先征得了赫鲁晓夫的首肯。赫鲁晓夫基于强大的自信,觉得公布这场赌咒也好,他准备在自己任期内,就让美国的“狂妄”无地自容。自信满满的赫鲁晓夫因而表现得非常大度,甚至在尼克松访苏之后两个月,赫鲁晓夫回访了美国,这也是苏联首脑第一次访美,由此产生的"戴维营精神",给苏美缓和涂上了一层亮丽的色彩。

 

在揭晓第三回合的胜负之前,不妨重温一下“赌局”的具体细节:


赫鲁晓夫:“我的孙子和你的孙子们,他们会生活在幸福的共产主义社会。让我们为和平和废除在国外的一切军事基地干杯。”


尼克松:“不,他们将生活在你们所谓的资本主义社会。而且,我只为和平干杯!”


陪同的苏联官员:“祝赫鲁晓夫同志长命百岁!”


尼克松:“尽管我们不同意你的政策,但是我们祝愿您健康,祝你长命百岁。”


赫鲁晓夫:“到99岁时,我们再进一步讨论这些问题吧,现在着什么急呢?”

 

1991年,赫鲁晓夫的外孙女妮娜·赫鲁晓娃在苏联解体前,选择了到美国定居。2007年3月21日,应邀来华的赫鲁晓娃在接受《凤凰周刊》采访中,用流利的美式英语,对这场辩论给出了终审裁决:“美国人最终赢得了厨房辩论。” 


赫鲁晓夫输了。更遗憾的是,他没有看到赌局的结果:他先是被自己的同志赶下了台,然后在软禁中于1971年郁郁而终。1994年去世的尼克松,则不仅见证了自己的胜利,更见证了苏联的解体。


了解美国和了解苏联

其实是为了找到一个交汇点

寻求人类更好的命运走向

先知书店精选书单

“两种文明的底色”


看光明如何在驱替黑暗

注:本文为思想酷原创首发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朋友们多多分享转发。思想酷目前正公开约稿,并招募优秀内容编辑和作者,欢迎您自荐或荐才,薪酬从优!交流、转载、投稿及合作,请联系微信caiyunpeng789或18910623426,酷哥在这里香茗以候!


让思想的翅膀多飞会儿


“历史终结论”终结了吗?

对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三个国家

没有伟大精神,何来伟大国家

水门事件:掩盖只能让真相更清晰

他提前两年给苏东集团写好了悼词


思想酷

微信号:sixiangku2016

新浪微博@先知书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