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木心逝世八周年纪念活动 | 史航、孙郁与陈丹青谈木心

剧有趣 塔中之塔 2023-07-26

活动海报



12月21日,鼓楼西剧场举办朗读会木心专场。活动当日恰为木心先生逝世八周年忌日,重读木心正是最好的怀恋。陈丹青、孙郁、叶锦添、赵文瑄、史航、黄轩、王鸥、张静初、马薇薇、尹丽川、狄菲菲、徐一鸣,因为同一位作家而聚在一起。回到阅读的原点,他们都是木心作品的读者。


活动视频纪录



陈丹青



这样的朗诵会在十年前有过一次,赵国君先生办的,在一个很小的剧场,离这也不远,但是那个时候知道木心的人非常少,当时先生还活着。像这样的朗诵会,我听说在南京或者在香港,在别的城市也有过,但是我能够(到现场)听到这是第一次,史航非常谢谢你,刚才所有上台朗诵的人。

我其实不知道说什么,因为15年前、20年前,我绝对不敢想象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座我当然愿意相信都读过木心的书,甚至挺喜欢他的。我想知道大家的年龄,80后、90后的举手?我还是很希望能够看见大家,这样好点。

我为什么要辨认大家?我第一次知道居然有80后的孩子,包括一部分90后知道木心是在八年前的12月24日,桐乡殡仪馆木心的葬礼上,那时候我很感谢有十来位先生在06年刚回国的时候就解读他的作品、愿意发表他的文字、评论木心的人,其中包括今天来的孙郁先生,他几乎每次关于木心的活动都参加。郁兄,谢谢你。

因为那个时候这十几个人对我很重要,我手里揣着这样一个老头子,我要告诉大家他是有价值的非常非常困难。大家不能想象的,那时候是06年左右,五年以后他就死了,我当然去奔丧,我跟小代、小杨(今天都在这里),伺候木心、一直送他走的两位青年,他们现在都是父亲了,都有了孩子。

所以等到第三天葬礼举行的时候,我们一到现场,我数了一下,大概有上百位完全陌生的年轻人,就是80后,也许有几个90后,因为太小了,有几位跟我说他们是高中生,就在手机上看到这个消息,从各地赶过来参加这个葬礼,一声不响的站在队伍边上,参与全过程。

从那时我知道真的有很年轻的读者会喜欢木心,这是来自我自己的一个很大的偏见和误会,所以我觉得像木心那样的文章,这样一个老头子,我不会跟很小的孩子差不多他的孙辈联系起来,我觉得应该是我的同龄人或者岁数更大的人会去读他。

所以我今天还是要回顾一下九十年代初的一件事情,我在今年春夏,杭州也举办了一场纪念木心恢复写作35周年,我很认真写了一篇稿子当场念了。这里提到一个细节,我想是91年还是92年,我记不很确切,文学课还在上,可是木心那时候已经六十五六岁,比我现在还年轻一点,我当时的岁数是四十刚过。

我觉得他没希望了,真的觉得没希望了,我知道上完课以后,他会更老下去,而且他当时已经倔脾气上来了,不愿意再给刊物写东西、报纸写东西,就要写他自己那些很难懂的诗,我又是一个没诗意的人,所以我觉得这样玩下去你找死,因为我知道他有多么渴望读者,多么渴望能够有声誉,当然是在他认同的能接受的方式下得到声誉。

但是在91、92年左右,除了我们听课的这帮傻逼围着他,还有一些早期的台湾的读者,其中包括赵文瑄,我听说你在那时候就开始读先生的东西。整个大陆,在座的大哥哥、大姐姐、爹妈什么,没有人知道木心,而且知道也未必会感兴趣。

那时候我跟阿城聊,因为86年阿城到美国以后我就介绍他们俩认识,他们谈到天亮,有过一段交往。上课的时候我也告诉阿城说我们在上课,我把部分笔录给他看过,他说我要是在纽约一堂课都不会落。

我记得就在91年、92年,或者也许就是94我们结业那一年,阿城端了一个机器来,录了我们全部结业的过程,这件事我今年在杭州那个活动上提到了,但不一定会引起注意,我就说木心完蛋了,这老头子这样下去怎么办,将来谁会懂他?阿城说了一句我真是难忘的话,他说丹青你别这么想,小孩子咕嘟咕嘟冒上来。

当时说到70后就是很小的孩子了,那是91年左右,“80后”、“90后”这个词还没出来。他说将来的孩子咕嘟咕嘟冒出来,里面有喜欢文学的人,有感觉的人,他们受的教育都会比我们这代好,你怎么知道将来不会有人念木心?

我很难忘这个早晨,我们俩拥背而坐在那说起这个老头子,其实当时木心还不算很老。这事我从来没有告诉过木心,但是就在他的葬礼上,我真的见证了这么多年轻人愿意读他。

但我想我还是错了,实际上我自己,还有阿城小时候。我所谓的小时候,差不多十二三岁到二十二三岁左右,我确信那个是人生最渴望读书,而且最记得住书的岁数。阿城读书比我多太多了,他古今中外读过很多。我读的很少,但是我也记得在十二三岁就读鲁迅,十三四岁就读托尔斯泰,读当时能够到手的所有所谓世界名著。

懂吗?其实不懂的,但是我不太在乎懂,我在乎的是你读了,你感到了什么,这个会记住一辈子。

我现在读书,包括三十多岁以后读书,记忆力差远了。所以我们不要小看一个90后、00后的孩子,他们正在最让我们妒嫉的年龄,他跟海绵一样,他会记住他读的书,而他拿起哪本书、不拿起哪本书,这个选择已经在了,他的天性、他的智力、他将来会成为怎样一个人,就在他拿起哪本书的时候,尤其是在十几岁的时候,已经注定了这件事情。

今天在座有两个我新结交的非常年轻的朋友,一位是93、94年生的,还有一位是00年生的,我每次到乌镇木心美术馆会收到一些来信,我实话告诉大家,这些孩子都是喜欢木心的书,想跟我建立联系,但是我非常非常在乎语言,就是他怎么给我写信。

十封信里有差不多九封,那个语言是我看了很沮丧的,读书读傻了,他甚至不知道怎么表达他很爱的人。但是偶尔我会收到一封信,这小子有感觉,重要的不是他读木心,而是他对文字有感觉。这样我就跟其中一位有了联系,他有时候寄一些短文给我。

另外一位90后生的,他简直熟读木心、熟读鲁迅、熟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其中也包括我的书,跟我应对如流,我非常惊讶,我在他这个岁数完全不能有这个智力能够这么对应。今天他们都特地从很远的地方,从西北、从四川赶过来,已经弄不到票了,我说我让你们进来。我现在看不清他们坐在哪里。

像这样的孩子,木心去世以后,我认识了一打以上。其中有一位才气横溢,手笔真厉害,叫青原,我不知道这是笔名还是什么,我们不太见面,但我们一直保持邮件联系,他就是当时出现的评论家里最年轻的一个,90后,在七年前。

所以是我看低了年轻人,差不多也看低了木心,看低了阅读这件事情。今天我看到像刚才上台的诸位,其实也都是非常非常年轻的主,所以我特地谈一下这个问题。其他的,我不知道谈什么,非常谢谢大家。今天这个场面和这些年年轻人读木心、爱木心的场面,我完全完全想不到,所以每次只能满怀感激参与这个过程。谢谢大家。
    
我也要感谢刘道一。我最难受的时候是2011年到2012年,因为木心没有了,我得接受这件事情,这个老家伙,我跟他混了29年,忽然他没了。没了以后我只有一件事情,也是年轻人给撩起来的,在葬礼上,有年轻人在追思会上跟我说,陈老师我们听说你们在纽约上过五年的文学课,听说你手上有当时的笔录,你什么时候能够拿出来给我们看。

这五个本子我放在抽屉里二十几年,跟着我几次搬家,我每次看到都想这堆东西什么时候会给别人看到,我没有一个机会。但是也是年轻人撩拨,我从2012年初开始,木心逝世一个月以后,我就开始录入,一直到2012年底能够送到印刷厂去,而这个时候木心的忌日又到了,是刘道一通知我说来北大吧,一群学生想听你谈谈木心。

其实我当时不太相信谁会对他感兴趣,但我还是去了,满座,好像有五六百人。我又被叫到浙江去,在浙大又有过一场。我都有点很超现实的(感觉),因为离现在年头不算很远,七年前的事情,会有今天这个情况,这些哥们坐在这。

这里有一位姑娘叫苏烈,她认识我是在七年前的12月21日,她在北大,她在下面听。还有很多这样的孩子。

史航



【史航】我记得丹青书里提到一句话,别人用的词是视死如归,他说我是视归如死。当你初听这句话的时候,它是典型的木心的语法,他对一个词的修正和玩味。但是视归如死听着,因为死是我很怕的事,但是视归如死是不想归、不想回去的感觉。但刚才听丹青说这个,我对“视归如死”四个字又多了一点点理解,如果死不是让你很害怕的事,把归比喻成死,那说明归来、归乡也不是一个……


【陈丹青】哥们,你还年轻,我们都不到解读这句话的时候。视死如归,我觉得是中国的一句漂亮话,我不太相信中国绝大多数成语。视死如归,你去试试看,马上压出去枪毙,你说我视死如归,这都没办法了,你都死定了,然后说句漂亮话。所以我不太相信中国这种成语,包括佛家语我都不太相信的,因为你还没死呢,下一步一枪嘣了你,你等着吧,你出尿,你到时候说不出什么话来。

但是视归如死是实实在在的老实话,木心喜欢玩字,但是他把一个成语文过以后往往是更老实的一句话。他79岁又回来了,你我到79岁有一个大变动,离开一个国家回到中国也好,外国也好,前面死路一条,即便回的是故乡。所以他说的是实话,视死如归,视归如死,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就是我要陪他回去了。
    
【史航】如果一个人改动一个词是为了说的更老实,这让我还是想很久,但是我也不解读,这句话要解读也一样会遭到棒喝。
    
【陈丹青】但是改动的更俏皮的也有,比如我一直很喜欢的一句话叫,“骑虎难下虎也怨,谈虎色变虎也惊”。虎一听,你谈我,虎也惊。骑虎难下,虎也烦死了,你走吧,你还不下。结果我一直想他到底在说什么,因为我非常喜欢他这种玩字。

结果我在《文学回忆录》上查到了,大家不会注意的,因为我知道他讲哪句话的语境。他说什么呢?前面那句话说,我跟大家都说实话,我们在这都在硬撑。我们在美国混的都在硬撑,因为大家都有谋生,都有种种家庭困境、个人困境、经济困境。

最重要的,到了九十年代我们讲课的时候,我们远远听说中国越来越好了,很多人回去了。当然还没有到2000年左右。所以我们见面底下经常聊的是我们回去吧,他说你傻逼,你回去干嘛,好不容易出来了,种种。

但是木心讲这个的时候很恳切,因为他老了,很简单。我也会想他将来怎么办,他一个人这么在美国活下去吗?我们当然会照顾他。所以后来99年陈向宏忽然来电话,叫王安忆通知我说欢迎老人回来,是我非常意外的一个喜事,对木心也是。但在九十年代的时候,他就借了这句话,我们当时牛逼烘烘跑到美国来,其实弄到最后骑虎难下。这个虎是指的美国。他说你怎么还不走啊,你骑到我这儿。

而他的习惯是这样的,一句笑话上来我们哄堂大笑,他灵感下一句就来了,我知道他一定会有下一句,有时候还有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他马上另外一个成语谈虎色变,因为我们大家都在谈美国,其实美国不知道我们在谈他们。你们谈些什么?所以谈虎色变虎也惊。
    
【史航】我每次想拿一个字眼自己玩各种猜字游戏的时候,确实没有想到我是要把一切变得更老实,就像遇到一个谐音梗你就忍不住说出来一样,遇到一个人说歇后语你就接下茬一样。所以好多时候,谈话中间只是一个接下茬的艺术,但并不见得能真正做到有趣的沟通艺术,可能以前我们看禅宗公案的时候,当头棒喝的时候,是有沟通的乐趣的,接下茬的时候有乐,但不一定有趣,不是一个真正乐趣的东西。

孙郁





【孙郁】大概十几年前,丹青兄到鲁迅博物馆来,那时候我在那工作。他来看鲁迅的藏画,后来我问他最近有什么好书,他就介绍木心,他在台湾出版的,你还给我写了他的几本书名。

后来到大陆出版以后,读了以后我确实很惊讶,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受教育,包括现在受的教育,我们的知识越来越细化,我们已经不太有整体的感受自然、感受社会,包括对艺术门类的感受,我们都是在一个门类里面进行感受,整体性已经没有了,但是木心是有这个能力的。

还有一个是我们的语言,基本上是泛道德化的语言,但是木心的心灵是跟上苍进行交流,他也跟远去的灵魂交流,跟自己进行交流,他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一下子衔接到六朝,乃至于周秦汉那时候的话语方法,同时他又打通了东西,这一点很像钱锺书,钱锺书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打通的,木心觉得自己就是在古希腊、中东和中国六朝游荡的一个灵魂,他没有边界。

刚才诸位朗诵他的诗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世界人。我们现在的话语,有时候民族主义很厉害,有世界主义的思想,只有“五四”那一代人才有。所以他的那种词章是有鲜活的生命质感,人对于自然、对于存在的触觉,很多我们已经钝化了,但是他是敞开的,很鲜活,他一下子捕捉到那个点,而且在里面生发出一种哲思,这一点的确不得了。

而且他是一个修辞家,他有他自己的话语方法。这个修辞里面好像是一种游戏,其实是一种智性,把我们从已经固化的逻辑里面,把这个逻辑给撕裂,突然打开一个窗户,我们瞭望到窗外的风景,这个能力非常强,所以他的语言很朴实,但是明快灿烂,背后还有历史。

我们当下的作家写作,一般文字背后没有历史,但是木心的背后是有历史的,包括刚才朗读的《从前慢》,好像是白开水,但是多么有滋味。这功夫,鲁迅那一代人有的,后来中断了,他给衔接起来,而且他又在此基础上延伸下来。

另外木心的一个重要点,他是一个普通人,他没有在我们这个体制里面,没有体制性的审美思维。他在民间里面,他是没有边界的。而且民间,按理说应当有世俗气,可是他超越世俗,他有一种高贵气。

所以我们读他的文字会发现,我们可能觉得受儒家文化影响,已经在尘世里面被各种功利主义所捆绑。但是他超越这些东西,他超越儒家实用主义的东西,这种超功利的审美的静观,把我们带入伧夫俗子所没有的、让我们心灵为之一悦的,那个只有在李白的诗歌、在苏轼的词里才能感受到的事情,他把这个门打开了,我觉得很了不得,在世俗社会,但是他是超俗的,这一点也是很厉害。

他不是京派,也不是海派。前一阵我跟丹青在杭州的会上我也讲了,我们讲一个作家是京派、海派,他没有京派、海派的概念。


【陈丹青】我打断一下,你好牛逼!因为我听你公开讲至少不下十次,你每次讲木心是不一样的。

【孙郁】北京有京派和京味,有人把京派和京味混淆了,它们不是一回事。京派是书斋气里的文人,周作人他们这些,俞平伯这些人,这样一种写作,他们很高贵,在当时战乱的时候,他们在文字里表现出一种红尘滚滚世俗社会里所没有的东西,木心是有的。但是京派的人不食人间烟火,他不懂得民间的世俗东西。

海派的市井气很厉害,木心写文章写海派很厉害,他把海派的日常生活很精妙的还原出来,成为一个形象可感的画面。可是他又对海派充满微辞,他又不喜欢海派,他在大上海又不喜欢上海,他神往周作人苦雨斋那种生活,但是他又对周作人不知万事,他觉得很遗憾。所以他超越了京沪两地知识分子审美心理,他形成一个独特的智慧表达式,这个也是很了不起的。(完)



注:本文转载自理想国imaginist,原创剧有趣,由鹤无粮整理编辑,仅供交流学习所用,不作商用!



读者沙龙

木心读者沙龙二十期回顾:留得好记忆  便是永恒

成都读者沙龙第21期(锦城公园)

成都读者沙龙第22期(川师大社区)

成都读者沙龙第23期(木心与鲁迅)

成都读者沙龙第24期(素履之往)

成都读者沙龙第25期(俳句纷纷)

成都读者沙龙第26期(宇宙无人文)

成都读者沙龙第27期(木心谈红楼梦)

成都读者沙龙第28期(木心谈红楼梦二)

成都读者沙龙第29期(童年随之而去)

成都读者沙龙第三十期(最后一课)




推荐关注步姿读木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