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宝法王 | 发起菩提心的方式:七重因果观修

噶举法幢
2024-09-20


时间:2009年1月2日

摘自:《第三届宗门实修》课程



发起菩提心,有透过「七支因果」、也叫做「七重因果教授」的方式,或者是「自他交换」的各种口诀来生起,譬如「七重因果教授」,首先透过「知母」、然后「念恩」、然后「报恩」、然后「慈心(悦意慈)」、「悲心」、「增上意乐」、「菩提心」,以这样一个七重的口诀,次第生起菩提心。


透过这样一个观修,我们要观想,一切在轮回中受着苦痛的众生,都是我们多生多世的亲人、朋友,带着这样一念心,来观想练习,要生起一种难忍的大悲心,要生起「我要带领他们、救护他们、帮助他们出离轮回」这种强烈的发心,有了这种心,就能引发出我们真正的菩提心,这样的一个善心跟慈悲,是我们现在一定要具备的。所以现在我们可以透过「七重因果教授」,来观修生起慈悲心跟菩提心。


第一重,知母:「七重因果教授」的第一个是「知母」,也就是想着母亲,以我们人类为主的一切众生,都需要依靠父亲、母亲。所以第一个是,我们要知母,要知道以人为主的一切众生,都有父母亲,也都需要父母亲的关爱,我们才能够出生然后长成。其中母亲是最主要的,母亲怀孕怀胎然后照顾孩子,所以,以母亲为一开始我们观修的对象。当然有少数母亲不太好、没有爱心、不照顾孩子,但是大部分母亲,都是关爱跟照顾关怀孩子的。


第二重,念恩:透过我们自身的关联跟接触,我们会真正知道母亲的伟大,而生起感恩的心。之所以会生起「有恩」、「没有恩」的念头,都是看我们每个人跟对方的关联性,对我们的父母也是这样的,就算父母亲没有真正很关爱或者照顾孩子,但是他们赐予这个孩子身体跟生命,只要这个孩子还有这个身体跟生命的一天,都是父母亲给予他的恩德,是父母给予他最大也最珍贵的一个礼物。所以作为孩子的我们,对于父母,生生世世父母,我们真的都要生起强烈的感恩跟利他的心。当然有时候父母亲教育的、养育的方式并不恰当也不正确,但是无论如何,从赐予我们生命跟身体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是一定要感恩的。


我们不仅要想今生给予我们这个身体生命的父母亲而已,更要带着感念父母亲恩德的这一心,再扩大的去想,感念一切的众生。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不依靠其他人、或不依靠其他众生而生存下来,甚至即使是一件薄薄的衣服,都需要依靠非常多的人、各种材料的制作,还有材料的出生等等很多因缘聚合,最后才能穿上这么一件衣服。


同样地,即使是我们世间上大家都希望得到的好名声,也需要依靠别人你才能得到,你不可能在一个没有人的旷野说,我要有名声!那你可能只能自己大喊「我是金刚总持」,然后自己给自己一个很高的法座坐在上面,你会发觉没有人会给你任何的名声,因为那是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因此,要得到名声,也是需要在这个社会,才会有许多人的赞叹跟认同,因为有他们赞叹的、认同的恩德,你才能够得到这个名声,也不是只有靠你一个人而已。


再继续想,像我们绝对不能够没有的东西,也就是食物,各种的饮食,也都是非常多人的努力之下,我们才能吃到这么一口饭,这样去想,你会很清楚知道,我们都是要依靠别人而得到的。世界愈来愈小了,它变得像一个地球村,无论是在商业上或其他各方面,人跟人之间的关联跟交流愈来愈频繁,愈来愈紧密,只要你生存在这个地球上,人与人之间都需要互相依靠。当然从不好的角度来说,人与人之间也有互相伤害,但事实上你如果朝负面去想,没有任何的用处,我们真正要想的是,从对我们的修行最有利益的方式,也就是从光明面、从正面去想。我们为什么要修行?就是要从痛苦、伤心难过当中出离出来,从各种负面情绪当中出离出来,如果你再往负面的角度去想,只是苦上加苦而已,对修行的进步没有任何帮助。所以我们是从这光明的、互相友爱的、正面的方式去思维的话,对我们的修持会很有帮助。


第三重,报恩:我平常也常思维这一点。我自己今生有给予我生命的亲生母亲,我觉得很感恩,感恩给予我生命的父母亲,有机会打电话给他们的时候,他们的每一句话,我都带着感恩的心去听,不是说每字每句都要记在心里,只是觉得他们的每字每句都有对我的温暖跟感情。我觉得,他们对我的这种感情、关怀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有时候我就不敢再想父母的事情,再想下去,会觉得好像自己不孝顺。


还有,譬如说我们现在生存的这个地球,从整个银河系、从整个宇宙来说,这个地球只是小小那么一点,但是我们却能够在这样的因缘之下,因为我们的共业,或者说众生共同的福德,也因此我们能够聚集在一起,投生到这样一个地球当中,投生到这样一个悦意、殊胜的一个地方。


我们的世界是这个宇宙的一小部分,因为众生的共业,或者说因为宇宙的力量,我们才有因缘拥有这个美丽的世界,我们的发心,不只要对这个世界的人,也要涵盖整个宇宙,甚至别的宇宙,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都和我们有息息相关,我们因为因缘和合而生存在这地球上,所以要感恩这一切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恩德。


第四重、悦意慈:我们不只对人,对动物、乃至对整个大自然,都要有一念关爱的心。譬如说森林,山林地因为有树木,所以能够提供给我们新鲜的空气,提供氧气;还有各种动物对我们来说也有很多利益,甚至只是一只小小的蜜蜂,它的利益却非常大,譬如说它采蜜的时候,传播花粉,也促进树木、花草的生长,也因此能够让我们受用,譬如说各种水果,所以如果说没有蜜蜂采蜜、散播花粉,我们可能也没有这些美好的花或水果可以受用。


这一切有情、无情的万物,大自然也好,有生命的动物也好,一切的众生对我们都是有恩的,也跟我们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要散播自己的关爱之情,遍及到所有的有情、无情的身上,而且当你这样去观想、散播的时候,你可以想所有受苦的众生。


第五重,悲心:接着我们要进一步想,这一切众生,只要是有心、有情的这些众生,都希望离苦得乐,但是他们想得到快乐,却不知道什么是快乐的因,反而造作非常多的恶业,我们要这样子去想。


同样地,对于大自然来说,我们现在很多时候是在任意地、不断地糟蹋跟破坏这个环境,因此我们说要生起慈悲心、菩提心的时候,我们对大自然,也要生起一种关怀、保育、保护的心。当你看到这些森林、大自然也正在被破坏,甚至快要糟蹋完了,当你这样子去想的时候,会更容易帮助你生起慈悲心跟「难忍的大悲」。


第六重,增上意乐:有了这样的难忍大悲之后,你会生起一念强烈的心,想付诸行动利益众生、保护这个大自然,想帮助这个地方这个环境,当你有了这一念心,菩提心就会慢慢慢慢被牵引出来了。


第七重,菩提心:当菩提心被牵引出来,你会发愿让一切有情、连山林树木都成佛。这可能听起来有点儿奇怪,但是这里所谓对有情、无情指的是,你会有一种承担的心说「我要成为一个能够利益一切众生的佛、觉者,当我成为之后,我就能真正具备、真正生起利益众生跟保护大自然的力量。」所以这就是一个菩提心的观修方式。


弥勒佛慈氏佛,为什么称为慈氏呢?因为他从最初发菩提心到成佛,他的名字,依然是叫慈氏,因为他不断地发慈心悲心,不只感动了众生,也感动了万物,所以听说他进入某一家的时候,他的脚一踏在地上,那一家就变成慈悲的一家,全家都变成很慈悲,很有悲心。


所以我们的慈悲心,要像慈氏佛、弥勒佛或者弥勒菩萨一样,遍满万事万物,要感动就感动万物,不只感动有情众生,慈悲要能遍及有情无情的万物,这时我们才有一种真正的利众力量。


阅读更多精彩开示


圆满佛陀意趣的步伐 

一步也不可延迟退转

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噶举法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