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厉害了,北京师范大学再次登顶柳叶刀(IF=47.83)

2018-04-03 iNature iNature



iNature:2018年3月28日,最新一期的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了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彭向东博士生(第一作者)、胡晓江教授(通讯作者)、与Miguel Salazar教授共同撰写的题为“On reducing the risk of 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 in the global transition from oral to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的观点性文章(Viewpoint)。文章指出,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全球已经看到了长达几十年的消灭脊灰行动胜利的曙光。2017年全球仅发现22例野生脊灰病毒(wild poliovirus, WPV)病例。2型野生脊灰病毒(WPV type 2)已经被证实消灭。但是,全球每年与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virus vaccine, OPV)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vaccine 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简称VAPP)大约有300-500例,超过野生脊灰病毒病例数量成为脊髓灰质炎的主要来源。另外,iNature经过专业的检索,发现在2008年,胡晓江在Lancet发表题为“Internal migration and health in China”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揭示了近年来更多的妇女和家庭也开始迁徙,更多的人在城市定居,但流动人口往往比年轻人更年轻,并且更可能是男性和单身。 社会经济地位指标使移民低于城市人口,但高于农村人口。



胡晓江教授研究团队正在进行的对VAPP患者和家庭的研究表明,尽管VAPP风险极低,但是随着野生脊灰病毒病例的消失,公众对OPV疫苗风险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VAPP风险越来越难以被儿童父母接受。虽然WHO已于2016年5月,在全球155个仍然使用OPV的国家,将三价口服脊灰疫苗(trivalent oral poliovirus, tOPV,含type 1,2,3型脊灰疫苗病毒)统一转换为二价口服脊灰疫苗(bivalent oral poliovirus, bOPV,含1,3型脊灰疫苗病毒),以减少VAPP和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 cVDPV)风险。但是,由于bOPV对于全球消灭野生脊灰仍然具有重要价值,目前来看bOPV还将至少使用至2022-2023年。因此,当前如何从免疫规划政策上进一步降低VAPP风险就显得至关重要。


文章分析了多个国家不同剂次OPV应用中出现的VAPP风险,指出了国际上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OPV使用风险上长期存在的认知误区。指出首剂IPV的使用可以降低VAPP风险,并建议仍然使用bOPV的国家在没有受到WPV或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循环(circulating 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 cVDPV)直接威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注射首剂IPV之后再使用OPV。文章认为,只要bOPV还在使用,VAPP风险就仍然存在,因此在使用bOPV时应对其禁忌症进行筛查,对免疫缺陷和肛周脓肿患者应避免使用bOPV而使用IPV。文章还建议WHO加强各国对VAPP的监测和对肛周脓肿作为VAPP的禁忌症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本文通讯作者胡晓江教授(左3)、第一作者彭向东(左2)与VAPP儿童和家长在国家康复医院


《柳叶刀》是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同行评审性质的顶级医学期刊(IF=47.83)。该文章是胡晓江教授第二次在《柳叶刀》上发表文章,也是继团队在国际期刊《疫苗》(Vaccine)上发表题为“Gaps in the 2010 measles SIA coverage among migrant children in Beijing: evidence from a parental survey”的文章后在国际疫苗领域发表的又一成果。近年来,胡晓江教授团队在免疫接种领域政策研究成果丰硕,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计划免疫领域的关注,突出体现了社发院跨学科政策研究的优势。本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北师大自主科研基金的支持。


:解析转自北京师范大学官网。


原文链接:

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8)30483-5/fulltext

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08)61360-4/fulltext


解析链接:

http://www.bnu.edu.cn/xzdt/86943.htm






微信加群



iNature组建了PI/顶级文章群,成员主要来源于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MIT等学校的数百位PI, 汇聚了众多的青年千人(达到40位),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等;里面包含了在Nature,Cell,Science,Nature Genetics,Cell Research等杂志发表文章的作者/PI,欢迎发表了高水平文章的作者/PI加入。iNature为你打造一个高质量的学术交流群,iNature与你一起扬帆起航。温馨提示:进群请备注一下,谢谢。可以先加小编微信号(13701829856),或者是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之后再进群。








公众号热点推送回顾

重磅|3大CRISPR顶级大牛(张锋等人)发表5篇综述,阐述CRISPR机理及应用(满满的干货,值得收藏)

中国奇迹,短短一百天,连发6篇Nature Med(IF=29.88),但也引起了不小风波

重磅|厉害了,首次,中国学者2天同时发表4篇CNS文章

重磅|5篇文章同时阐述DNA去甲基化酶的功能及CRISPR表观遗传编辑(Nature,Cell,NG,NC,PNAS)

Nature|蛰伏10年,中国农大张福锁院士等团队与千百万农民一起实现农业绿色增产增效

全球首次,Cell和PNAS同时撤稿,其原因居然是平时被忽略的这些小细节

首次,2篇Cell Research背靠背发表,揭示肿瘤免疫治疗新突破(同一作者,俩篇文章)

关注|开创性的工作,2篇Nature解开儿童肿瘤之谜



iNature,专注前沿科学动态,传递科普信息。关注请长按上方二维码。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微信ID:13701829856 或邮箱:liupan@sibs.ac.c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